桃花潭

昔人已张锦帆行,抛得澄潭彻底清。

偏是村人能醉客,非关才士易言情。

抽刀断水沄沄合,荡桨飞花的的明。

我有新诗珍重久,祇无人送踏歌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潭的美景以及与之相关的意境和情感。首句“昔人已张锦帆行,抛得澄潭彻底清”以“昔人”与“今我”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仿佛前人已乘着华丽的帆船离去,留下了清澈见底的潭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景色的永恒。

接着,“偏是村人能醉客,非关才士易言情”两句,通过对比村人与才士的态度,展现了桃花潭独特的魅力。村人因眼前的美景而陶醉,才士则因情感的细腻而容易动情。这里不仅赞美了桃花潭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不同人群对美的感知和体验方式的不同。

“抽刀断水沄沄合,荡桨飞花的的明”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动态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水波荡漾、花瓣随风飘散的景象,同时“抽刀断水”与“沄沄合”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水的流动之美,又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不息。

最后,“我有新诗珍重久,祇无人送踏歌声”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潭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自述有新作,却无人能一同分享踏歌的乐趣,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潭景色的描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个人感悟,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的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山行杂诗(其二)

飞梁度嶰壑,坡岮渐修曼。

连峰互晖阴,触目情态换。

登顿已云疲,腹饥亦思饭。

谁知山径长,去路甫过半。

四顾无一人,山头日将旰。

形式: 古风

山行杂诗(其三)

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

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

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

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

形式: 古风

重至新安杂感(其一)

旧地重过思不禁,匆匆人事感消沉。

昔游城郭都如梦,胜句溪山待更寻。

林鸟尚窥前度客,岭云能识再来心。

黄须老子应无恙,可许谈诗坐漏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重至新安杂感(其二)

六六青峰卷幔收,当时因病滞冥搜。

山灵重与开生面,疟鬼何能阻再游。

旧物尚馀双蜡屐,此身无恙一扁舟。

祇愁明日丹台访,相见轩皇也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