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

脱簪归隐白云深,不逐时芳事枉寻。

閒向草亭图太极,重盟莲社续东林。

春风分到灵均种,臭味如同惠远心。

一卷离骚清彻骨,跫然空谷足徽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摘下官帽归隐于深深的山林,不愿追随时令变迁的俗务徒劳寻找。
闲暇时在草亭中描绘太极图,再次加入莲社延续东林的精神。
春风拂过屈原播下的种子,我们的志趣如慧远般纯净。
翻开《离骚》洗涤心灵,空谷回响的脚步声带来深远的教诲。

注释

脱簪:辞官。
归隐:隐居。
白云深:深山。
时芳:时节的花草。
枉寻:徒劳寻找。
閒向:闲暇时。
草亭:简陋的亭子。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象征宇宙的和谐。
莲社:佛教社团,这里指追求高雅精神的团体。
东林:东林书院,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臭味:志趣、气味相投。
惠远:东晋高僧,以清修著名。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这里指高尚的文学作品。
清彻骨:净化心灵。
跫然:脚步声。
徽音:美好的声音,这里指诗人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元彪的作品,题为《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首句“脱簪归隐白云深”描绘了诗人放弃世俗名利,选择隐居山林的场景,暗示着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次句“不逐时芳事枉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只求真我生活的决心。

“閒向草亭图太极”写诗人闲暇时在草亭中研究道家哲学,象征着他对自然与宇宙真理的探索。“重盟莲社续东林”暗指诗人效仿古代佛教徒的结社修行,延续东林寺的精神传统,体现了他的宗教情怀。

“春风分到灵均种”借春风喻指诗人受到高尚人格的感召,如屈原般具有高洁情操。“臭味如同惠远心”则以慧远和尚的禅心自比,表达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淡泊。

最后两句“一卷离骚清彻骨,跫然空谷足徽音”以《离骚》的文学魅力比喻诗人的高尚情操,即使在空寂的山谷也能听到其精神的回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隐逸生活和文化典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和追求。

收录诗词(40)

柴元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饯吉甫弟之维扬别驾

风樯留燕暮呢喃,行李催程春又三。

幕府来迎晁别驾,油幢曾识李淮南。

江都今古英雄会,宇宙中间化育参。

见说监州簪芍药,早乘华步趣朝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勉制干侄克家归乡

五年不得共团栾,放浪东吴一苇间。

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

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姜林居别业

结庐尘外境,流水绕平田。

三径故人菊,一池君子莲。

塔悬当户月,钟翳隔溪烟。

自得平生趣,渔竿老渭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日江郎道中

豆花疏雨浥轻埃,野店新凉入酒杯。

草带淡烟栖古道,树含断霭翳荒台。

湖光隐见萍分合,山色有无云去来。

满眼秋光无尽意,三峰万古碧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