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制干侄克家归乡

五年不得共团栾,放浪东吴一苇间。

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

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五年无法团聚,我在吴地独自漂泊。
旅途颠簸如同在海上航行,心中的忧虑比山还要重。
春天来时北雁南飞,潮水到海边又退又涨。
过去与现在都像一场梦,庭前的树木和园中的菊花能使我心情愉快。

注释

五年:指时间。
不得:不能。
共团栾:团聚。
放浪:自由自在。
东吴:古代地区名,这里指江南一带。
一苇:一片苇叶,象征简朴生活。
客路:旅途。
风波:比喻困难或险境。
蹈海:踏浪而行,形容艰难。
人心:内心。
剑戟:比喻忧虑或困扰。
甚于山:比山还要强烈。
逢春:遇到春天。
回雁:北雁南飞。
归潮:潮水回归。
去复还:退去后又回来。
今是昨非:今非昔比,变化很大。
浑:全然。
一梦:一场梦。
庭柯:庭院中的树木。
园菊:园中的菊花。
怡颜:使脸色愉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柴元彪所作的《勉制干侄克家归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侄子离别五年后的深深思念和对归乡之路的关切。首句“五年不得共团栾”直接抒发了与亲人分离的长久之情,"放浪东吴一苇间"描绘出侄子独自漂泊的场景,暗示旅途的艰辛。

接下来的两句“客路风波如蹈海,人心剑戟甚于山”,运用比喻,将旅途中的困难比作大海的波涛汹涌,以及内心的焦虑比作利剑般尖锐,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险和心境的复杂。

“逢春回雁南应北,到海归潮去复还”则借春天大雁南北迁徙和潮水涨落的自然现象,寓言人生的起伏不定,表达了对侄子归乡之路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今是昨非浑一梦,庭柯园菊可怡颜”以梦境结束,感慨过去的种种变迁如同一场梦,而眼前的庭前树木和园中菊花却能带来心灵的安慰,寄寓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和对生活的哲思。

收录诗词(40)

柴元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姜林居别业

结庐尘外境,流水绕平田。

三径故人菊,一池君子莲。

塔悬当户月,钟翳隔溪烟。

自得平生趣,渔竿老渭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日江郎道中

豆花疏雨浥轻埃,野店新凉入酒杯。

草带淡烟栖古道,树含断霭翳荒台。

湖光隐见萍分合,山色有无云去来。

满眼秋光无尽意,三峰万古碧崔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刚中兄之官山阴

为爱鹅池可禊兰,朅来松下驻吟鞍。

一家昆弟皆台宪,两世翁孙此县官。

风渡潮声来海口,雁将秋色下长安。

白云凝伫山阴近,笑策潘舆奉母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钱塘怀古

百年朝市旧,登览若为情。

落日铜驼陌,东风夹马营。

路随荆刺断,城与黍离平。

可惜西湖月,烧灯两度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