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禅意,探讨了道与心的本质以及修行的真谛。开篇“道可学耶实不可学,心可悟耶实不可悟”提出了一种悖论式的思考,指出道与心并非通过学习或领悟就能完全掌握的,暗示了它们的神秘与不可言传性。接着,“不学不悟,真机全露”进一步强调了直接体验的重要性,即在不依赖于外在学习和内在领悟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质。
“明月娑婆,浮生旦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永恒不变的明月与短暂易逝的人间生活相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在短暂的生命中寻找永恒价值的可能性。“眼若不睡诸梦除,古今出入无门户”则提出了一个关于觉醒与解脱的观念,认为如果能保持清醒,去除内心的幻觉与妄想(诸梦),就能自由地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达到心灵的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述,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宇宙、自我与真理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超越表象的智慧与内在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