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八)

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

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

举得分明得更难,澄潭不许苍龙盘。

便恁会,太无端,华藏毗卢世界宽。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问答形式展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玄妙的意境。诗人通过一系列设问和回答,引导读者在思考中领悟宇宙与人生的真谛。

“什么物,恁么来,休将明镜挂高台。” 这句诗以“明镜”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不应被外在的形式所束缚,而应深入本质,如同明镜照见万物,却不在高台上悬挂,以免被形式所遮蔽。

“什么物,恁么去,分明不用当头举。” 接着,诗人继续以“明镜”为线索,探讨事物的离去,强调了自然流动与变化的本质,指出无需刻意去把握或阻止,正如明镜般自然地反映事物的来去,无需人为地加以干预。

“举得分明得更难,澄潭不许苍龙盘。” 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比喻说,尽管明镜般地理解事物的来去是清晰的,但要真正做到却非常困难,就像澄澈的潭水不允许苍龙盘踞,象征着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同样不易。

“便恁会,太无端,华藏毗卢世界宽。” 最后,诗人总结道,即使明白了这些道理,也难免陷入无尽的思虑之中,因为宇宙之大,真理之深,如同华藏毗卢世界的广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奥秘。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与解答,引导读者在禅意的探索中,体悟到宇宙与人生的真实面貌,以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八十九)

释迦世尊已成正觉,弥勒大士当来下生。

老卢持过岭南,达磨携来东土。

各谓度生已毕,我愿云周如何。

六道四生犹在,土石诸山未殒。

净妙国土不逢,为是愿力未充。

为是业果难尽,为复别有道理。

若不同床睡,焉知被底穿。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

空生不解岩中坐,春暖桃花树树红。

漏泄天机无觅处,都缘露柱挂灯笼。

灯笼灯笼,却有古风。露柱露柱,善解提举。

一旦师姑是女儿,大悟堂中吃茶去。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一)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亡性即真。

根尘既谢,镜光现前。心法双亡,如何则是。

赤??身无妄想,眼闻耳见离攀缘。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二)

迎日出门去,已觉披烟雾。

冒月望山归,重露湿禅衣。心悄悄,步迟迟。

无孔笛,再三吹。哩哩逻,逻逻哩。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犹唱翠眉低。

君更听,莫狐疑。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