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吕衡州六首(其六)

杜预春秋癖,扬雄著述精。

在时兼不语,终古定归名。

耒水波文细,湘江竹叶轻。

平生思风月,潜寐若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杜预酷爱研究《春秋》典籍,扬雄的著作则展现出高超的学问。
他们生前虽都少言寡语,但最终历史肯定了他们的名声。
耒水的波纹细腻,湘江上的竹叶轻盈飘摇。
一生向往着风花雪月的雅致,梦中所思又是怎样一番情怀呢?

注释

杜预:西晋时期的学者,以研究《左传》闻名。
春秋癖:对《春秋》有特别的爱好或研究。
扬雄:汉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太玄》等作品。
著述精:著作内容精湛,学术水平高。
在时:活着的时候。
兼不语:都比较沉默,不多说话。
终古:自古至今,历史上。
归名:获得名声,被人们记住。
耒水: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这里也泛指河流美景。
波文:水面上的波纹。
细:细腻,精细。
湘江:中国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流经长沙等地。
竹叶轻:形容竹叶轻盈,随风摇曳。
平生:一生,一辈子。
思风月:喜爱自然风景,特别是风清月明的景致,也比喻高洁的情操。
潜寐:深睡,这里引申为沉浸在某种情绪或梦境中。
若为情:怀着怎样的情感,此处指梦中的情感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哭吕衡州六首(其六)》。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故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杜预春秋癖,扬雄著述精。”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上知名学者杜预和扬雄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学的尊重,以及对逝者的缅怀。杜预以其《春秋左传集解》闻名于世,扬雄则以其《法言》和《太玄经》的著述而著称。

“在时兼不语,终古定归名。” 这两句强调了即便是在生前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但最终仍然会因为其成就而流芳百世。这里的“不语”可能指的是当事人未能得到应有评价,而“定归名”则是对逝者将来的名声的肯定。

“耒水波文细,湘江竹叶轻。” 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的情感。耒水和湘江都是古代的重要河流,它们的波纹细腻、竹叶轻柔,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深远的意境。

“平生思风月,潜寐若为情。”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平日里对于风月的沉思,现在在梦中也如同真实的情感一般,这种哀伤和怀想已经渗透到诗人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总体来看,元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吕衡州逝去的深切哀悼,以及对其学问和贤行的崇敬。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生命、友情和知识价值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其一)

燕姞贻天梦,梁王尽孝思。

虽从魏诏葬,得用汉藩仪。

曙月残光敛,寒箫度曲迟。

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恭王故太妃挽歌词二首(其二)

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

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

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

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悟禅三首寄胡果(其一)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

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

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

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悟禅三首寄胡果(其二)

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

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

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

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