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燕姞贻天梦,梁王尽孝思。
虽从魏诏葬,得用汉藩仪。
曙月残光敛,寒箫度曲迟。
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挽歌,用于哀悼逝者。诗中表现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亡者的尊崇。
"燕姞贻天梦"一句,以梦境比喻死者与生者相隔,如同燕子归巢般地离开人世。"梁王尽孝思"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太妃怀有极深的孝思。
"虽从魏诏葬,得用汉藩仪"两句,说明虽然按照当时的礼制进行埋葬,但仍能使用更为隆重的汉代藩篱之仪式,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哀荣。
"曙月残光敛,寒箫度曲迟"描述了黎明时分的凄凉景象,月光渐隐,寒风中箫声回荡,给人以时间静止、悲从中来的感觉。
"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在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和不舍,哀挽之情溢于言表,难以自已。整首诗感情真挚,语言典雅,是一篇优美的挽歌。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
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
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
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
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
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
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
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
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
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
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
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
春游晋祠水,晴上霍山岑。
问法僧当偈,还丹客赠金。
莫惊头欲白,禅观老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