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
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
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
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
这是一首充满了哀伤与怀念的情感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已故去者的深情缅怀。开篇“文卫罗新圹,仙娥掩暝山”一句,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葬礼现场的画面,其中“文卫罗新圹”表明了墓地的庄严与肃穆,而“仙娥掩暝山”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氛围,仿佛死者已然升入仙界。
接着,“雪云埋陇合,箫鼓望城还”两句,通过对雪云和箫鼓声音的描写,传递出了一种凄清与孤寂的情感。这里的“雪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而“箫鼓”的声音,则像是诗人心中的哀伤在呼唤。
“寒树风难静,霜郊夜更闲”两句,更是深化了这种凄清孤寂的情绪。冬天的树木因寒冷而无法安静,象征着内心的不宁与不安;而“霜郊夜更闲”,则描绘了一种更加深邃和空旷的夜晚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时间静止、世界寂寞的感觉。
最后,“哀荣深孝嗣,仪表在河间”两句,以对亡者的哀悼与怀念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对故太妃的深切缅怀。这里的“哀荣”指的是对于逝者生命荣耀的悲痛,而“深孝嗣”则体现了诗人作为子孙对先人的孝顺之情;“仪表在河间”,则可能是指故太妃生前的美德如同河流一般流传于世,成为人们心目中不朽的象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哀思与怀念,是一首集悲壮与柔美于一身的挽歌之作。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近闻胡隐士,潜认得心王。
不恨百年促,翻悲万劫长。
有修终有限,无事亦无殃。
慎莫通方便,应机不顿忘。
百年都几日,何事苦嚣然。
晚岁倦为学,闲心易到禅。
病宜多宴坐,贫似少攀缘。
自笑无名字,因名自在天。
近见新章句,因知见在心。
春游晋祠水,晴上霍山岑。
问法僧当偈,还丹客赠金。
莫惊头欲白,禅观老弥深。
风露晓凄凄,月下西墙西。
行人帐中起,思妇枕前啼。
屑屑命僮御,晨装俨已齐。
将去复携手,日高方解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