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

何事重逢迎,春醪晚更清。

林端花自老,池上月初明。

路入仙郎次,乌连柱史名。

竹阴疏柰院,山翠傍芜城。

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为何此刻重逢,夜晚的春酒更加清澈。
树林深处花朵独自凋零,池塘边月光初露明亮。
道路引领我进入仙官的居所,乌鸦叫声与柱史的名声相连。
竹影稀疏的院子,翠绿的山色依傍着废墟之城。
斟满杯中酒,我不怕醉,只待风起迎接黎明。

注释

何事:为何。
春醪:春酒。
更清:更加清澈。
林端:树林深处。
花自老:花朵独自凋零。
池上:池塘边。
仙郎:仙官。
乌连:乌鸦叫声与……相连。
柱史:古代官职名。
芜城:废墟之城。
引满:斟满酒杯。
待曙:等待黎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诗中描绘了一场在夏日举行的宴会,地点是在杜郎中的果园里。

诗的开篇“何事重逢迎,春醪晚更清。”这里的“何事”表达了诗人对这次聚会感到意外和惊喜,而“春醪晚更清”则形象地描绘出酒在夏日午后变得更加清冽可人的情景。

接着,“林端花自老,池上月初明。”这里的“林端花自老”写出了花朵在树梢上自然凋零的景象,而“池上月初明”则描绘出夜幕初降,月亮开始照耀在水面上的宁静画面。

诗人进一步写道,“路入仙郎次,乌连柱史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所到之处的赞美,称其为“仙郎”之地,而“乌连柱史名”则指的是这里有着古老的历史和传说。

“竹阴疏柰院,山翠傍芜城。”这两句描绘出园中竹林的清凉与柰树的稀疏,以及远处山峦间绿意盎然、城郭依旧的风光。

最后,“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诗人表达了在宴会上尽情享受美酒,不愿意就此打住,而“风来待曙更”则描绘出等待着清晨第一缕微风的期待,希望这愉快的时光能够持续到天亮。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宴会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美酒和友情的热烈赞歌,展现了诗人在美好环境中的愉悦心境。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心期怅已阻,交道复何如。

自我辞丹阙,惟君到故庐。

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

邻犬吠初服,家人愁斗储。

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

穷巷闻砧冷,荒枝应鹊疏。

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临水仍挥手,知音未弃余。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

盛业山河列,重名剑履荣。

珥貂为相子,开閤引时英。

美景池台色,佳期宴赏情。

词人载笔至,仙妓出花迎。

暗竹朱轮转,回塘玉佩鸣。

舞衫招戏蝶,歌扇隔啼莺。

饮德心皆醉,披云兴转清。

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宿毕侍御宅

交情频更好,子有古人风。

晤语清霜里,平生苦节同。

心惟二仲合,室乃一瓢空。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薄寒灯影外,残漏雨声中。

明发南昌去,回看御史骢。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寄袁州李嘉祐员外

谁谓江山阻,心亲梦想偏。

容辉常在目,离别任经年。

郡国通流水,云霞共远天。

行春莺几啭,迟客月频圆。

雁有归乡羽,人无访戴船。

愿徵黄霸入,相见玉阶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