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夔州班使君

鱼国巴庸路,麾幢汉守过。

晓樯争市隘,夜鼓祭神多。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

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鱼国与巴庸之间的道路上,汉朝的官员过往频繁。
清晨船桅林立于市集,夜晚鼓声连连,祭祀活动众多。
山间白云预示着雨意,峡中清风吹拂,波浪满盈。
夷陵的老百姓和官吏,仍然传唱着那首《两岐歌》。

注释

鱼国: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名,也称‘鱼复’。
巴庸: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
麾幢:旗帜和仪仗,代指官员出行的队伍。
汉守:汉朝的地方官员。
晓樯:早晨竖起的船桅,象征繁忙的市集。
夜鼓:夜晚敲击的鼓,常用于祭祀或报时。
云白当山雨:白色的云雾笼罩山顶,预示着即将下雨。
风清满峡波:清风吹过峡谷,波浪在水面荡漾。
夷陵:古地名,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
旧人吏:以前的官员和百姓。
两岐歌:一首歌谣,内容可能与当地的双峰山或吉祥寓意有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同时也蕴含着对往昔时光和故人之思的深情。"鱼国巴庸路,麾幢汉守过"两句,勾勒出古代边防的壮丽与肃穆,"晓樯争市隘,夜鼓祭神多"则透露出边塞生活的紧张与神秘。"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中的自然景象,更显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怀。

而在最后两句中,"夷陵旧人吏,犹诵两岐歌"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故土和老朋友的情感寄托。这里的"夷陵旧人吏"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或是与作者有着深厚情谊的人,而"犹诵两岐歌"则表明了他们依然记得并传唱着那来自边塞的古老歌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怀旧与赞美的情怀,以及对于过往生活的深切留恋。

收录诗词(165)

司空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 字:文初(《唐才子传》作文明
  • 籍贯:为今天的永年县)

相关古诗词

哭王注

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

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古道松声暮,荒阡草色寒。

延陵今葬子,空使鲁人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病中寄郑十六兄

倦枕欲徐行,开帘秋月明。

手便筇杖冷,头喜葛巾轻。

绿草前侵水,黄花半上城。

虚消此尘景,不见十年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贼平后送人北归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

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

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