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
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
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僧舍生活场景。开篇“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两句,表明诗人居住在一处接近东林的官舍中,与一些孩子们一起,他们虽然年幼但已经开始学习佛法,显示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的心境。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两句,则描写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简朴与宁静。他倾斜躺卧在用草编织的床上,不喜欢依靠桌案,头戴一种叫做“苔帻”的帽子,这种帽子通常由僧人佩戴,用以表示出家人的身份。诗中透露出一股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不以物喜。
接着,“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外界喧嚣的漠视。他所在的地方有高僧静默地观赏远方的山峦,而一些小僮(即年幼的僧人)则在追逐玩耍。同时,一些官吏走来走去,声音杂乱,就像水中的鸭子沉浮不定,这强烈对比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
最后,“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两句,是诗人对于自然景物和佛法修持的一种感悟。翠绿的竹子和黄色的花朵都蕴含着佛的真理,提醒人们不要让世俗的心境干扰到这种纯净的修养。
整首诗通过对僧舍生活的描绘,传达了出家人追求内心清净、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不详
此从《新唐书》),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唐时广平府辖区为现在的广平县和永年县等。依《永年县志》记载,唐朝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为人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同时期作家有卢纶,钱起,韩翃等。他的诗多幽凄情调,间写乱后的心情。诗中常有好句,如后世传诵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像是不很着力,却是常人心中所有
天台瀑布寺,传有白头师。
幻迹示羸病,空门无住持。
雪晴看鹤去,海夜与龙期。
永愿亲瓶屦,呈功得问疑。
日暖风微南陌头,青田红树起春愁。
伯劳相逐行人别,岐路空归野水流。
遍地寻僧同看雪,谁期载酒共登楼。
为言惆怅嵩阳寺,明月高松应独游。
昨闻归旧寺,暂别欲经年。
樵客应同步,邻僧定伴禅。
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
偶与支公论,人间自共传。
昼漏传清唱,天恩禁旅秋。
雁亲承露掌,砧隔曝衣楼。
赐膳中人送,馀香侍女收。
仍闻劳上直,晚步凤池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