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
閒身留泮水,归梦满湖山。
雪冻蝗应避,春暄雁欲还。
桃符随手写,祸福不相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老人对生命流转的感慨与超然。开篇"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表明诗人已经六十岁高龄,对于时光的轮回感到欣慰,但同时也感受到岁月的无情,自己的容颜因风霜而改变。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生命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接受。
接着"閒身留泮水,归梦满湖山"则写出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閒身"表明诗人已经退隐,离开了世俗的纷争,而"留泮水"则是他选择了一处清幽之地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归梦满湖山"更深化了这种意境,似乎诗人的精神世界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即使是在梦中,他的心也充满了湖光山色。
第三句"雪冻蝗应避,春暄雁欲还"则是对季节变化的观察。"雪冻蝗"指的是冬天寒冷时小虫类动物需要躲避,而"春暄雁欲还"则表明随着春天的到来,大雁也准备归来。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生灵活动的描绘,烘托出季节更替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两句"桃符随手写,祸福不相关"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功利的心态。"桃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驱邪避凶的寓意,而诗人却"随手写",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待吉凶的随遇而安。"祸福不相关"则更进一步地表明了诗人对于好坏、吉凶都不再过分关心,只愿顺其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历程与自然界变化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自在的人生态度。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痴儿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针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岂识别离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风梦亦清。
岁岁今宵乞巧楼,疏星如弈月如钩。
莫将寒信侵房屋,肯把閒情问女牛。
儿笑无书空晒腹,妇言有酒可浇愁。
鹊慵竟失河桥约,尽日喳喳古树头。
紫薇红槿外,忽见此花娇。
纵被秋阳暴,何愁香雪消。
梦回云冉冉,春远夜寥寥。
魂隔梧桐雨,时吹玉笛招。
风帘猎猎傍檐斜,问酒来投野老家。
佳节已逢重九日,东篱未见两三花。
科头坐石从吹帽,拭眼看山似隔纱。
七里冈前归路闇,月悬破镜忆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