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蕊香.西湖表忠观访桂

恻恻轻寒乍起。吹趋越罗衫子。淡黄楼阁斜阳地。

人语南朝古寺。酒醒须仗花滋味。幽香腻。

今宵何处生秋思。忽忆疏帘月底。

形式: 词牌: 秋蕊香

鉴赏

这首清代词作《秋蕊香·西湖表忠观访桂》由黄燮清所作,描绘了西湖秋日的景色和词人的感受。"恻恻轻寒乍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微凉的气候,让人感受到一丝清新。"吹趋越罗衫子",通过轻柔的风拂过衣衫,暗示了词人独自漫步的情境。

"淡黄楼阁斜阳地",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夕阳下的淡黄色楼阁与古寺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历史沉淀的氛围。"人语南朝古寺",进一步强化了时空的穿越感,将词人的思绪引向了古代。

"酒醒须仗花滋味",借酒消愁后,词人品味着花香,试图在其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幽香腻",形容花香浓郁而缠绵,令人陶醉。然而,"今宵何处生秋思",词人不禁陷入对远方的思念,不知秋意会在何处触发他的愁绪。

最后,"忽忆疏帘月底",词人回忆起往昔在月光下透过疏帘的场景,那份静谧与回忆更添了几分寂寥与怀旧之情。整首词以秋日西湖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情感波动和对过去的追忆,具有浓厚的诗意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明月棹孤舟.中秋夜舟中坐月

银汉微茫迟画舸。扶残醉、倚篷凉坐。

蛩絮芦根,雁稀星外,零落水房灯火。

今夜红楼秋梦锁。罗帷底、玉箫谁和。

两处西风,半窗离恨,不独销魂是我。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满江红.语溪道中

小别杭州,烟树外、乱山眉蹙。

怕回首,酒香灯灺,粉红鬟绿。

斜月半篷诗境冷,西风两岸秋声足。

剩前宵、残梦不曾完,今宵续。弦旧谱,囊中玉。

飘瘦影,窗中烛。望吾庐何处,碧云修竹。

越水莼鲈归计得,吴娃丝管乡音熟。

唱南朝,三十六鸳鸯,相思曲。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湘江静.题手挥目送图

半亩松阴凉透户。问秋商、送来何处。

篷窗乍启,冰弦细响,认疏花庭宇。

碎按十三星,西风上、七条弦柱。

凄音自迥,黄昏正长,梧桐外、数声雨。

宝鼎香,仙袂举。紫云迥、旧词重谱。

湘江梦老,胡笳恨远,算飞鸿能诉。

几点逼寒空,应愁断、洞庭烟树。

曲终韵杳,南楼望冷,银河挂曙。

形式: 词牌: 湘江静

西湖月.本意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形式: 词牌: 西湖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