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寄韩弇

独坐知霜下,开门见木衰。

壮应随日去,老岂与人期。

废井虫鸣早,阴阶菊发迟。

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至冬的静谧画面,诗人独自坐在寒冷中,感受着霜雪的降临。当他推门而出,眼前展现的是树木凋零的景象。这是自然界生命力度过高峰后走向衰败的写照,同时也是诗人自身壮年不再,步入老年的隐喻。

“壮应随日去”一句流露出对时光易逝、青春难以挽留的感慨。"老岂与人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聚首的期待,但同时也带有一丝无奈,因为随着年华的增长,能共度时光的人越来越少。

接下来的两句“废井虫鸣早,阴阶菊发迟”则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庭院场景。废弃的井旁,秋虫已经开始早早鸣叫,而阴暗的台阶上,那些本应早开的菊花却因为缺乏阳光而迟缓开放。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界的萧瑟,更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最后两句“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表达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兴来"指的是当下的心情,而"忆戴"则是对过去的一种回忆和怀念,"不似剡溪时"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那些在剡溪与友人共度的时光,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寻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难以忘怀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悲凉和对现实无奈的接受态度。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的心声。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冬夜集张尹后阁

乘龟兼戴豸,白面映朱衣。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应门常吏在,登席旧寮稀。

远客长先醉,那知亚相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归山与酒徒别

野客本无事,此来非有求。

烦君徵乐饯,未免忆山愁。

红烛侵明月,青娥促白头。

童心久已尽,岂为艳歌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山居寄钱起

怅望青山下,回头泪满巾。

故乡多古树,落日少行人。

发鬓将回色,簪缨未到身。

谁知武陵路,亦有汉家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边头作

邠郊泉脉动,落日上城楼。

羊马水草足,羌胡帐幕稠。

射雕过海岸,传箭怯边州。

何事归朝将,今年又拜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