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亭

何处开轩槛,凌虚香霭间。

胸中吞百粤,眼界抵三山。

晓日宾沧海,秋潮俯碧湾。

登临一舒啸,宇宙顿宽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在何处建造起轩窗栏杆,它坐落在空中的香气缭绕之间。
胸怀中容纳了百粤大地的壮丽,目光所及仿佛抵达了三座神山。
清晨的阳光如同宾客般洒满沧海,秋天的潮水俯瞰着碧绿的海湾。
登高远望,我放声长啸,顿时感觉宇宙都变得宽广而悠闲。

注释

何处:哪里。
轩槛:轩窗栏杆。
凌虚:升入空中。
香霭:香气缭绕。
胸中:心中。
百粤:泛指南方地区。
眼界:视野。
抵:到达。
晓日:清晨的太阳。
沧海:大海。
秋潮:秋天的潮汐。
俯:向下看。
登临:登高。
舒啸:放声长啸。
宇宙:天地万物。
宽閒:宽广而悠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胸开阔的境界。"何处开轩槛,凌虚香霭间"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到一个超越现实束缚的地方,那里充满了清新的香气和灵性的氛围。"胸中吞百粤,眼界抵三山"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广大无边,视野开阔,可以容纳万物。

接下来的"晓日宾沧海,秋潮俯碧湾"写出了诗人在不同时间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既有清晨旭日照耀下的海面,也有秋天波涛轻拍的碧绿海湾。这些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寄托。

"登临一舒啸,宇宙顿宽閒"则是诗人的心灵在与自然融合中得到了解放,登上高处,发出了长舒的一声叹息,那一瞬间,整个宇宙似乎都变得开阔和宽松了。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获得自由的写照。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豁然超脱的心境,是一曲高远的山水田园之歌。

收录诗词(220)

王之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 字:瞻叔
  • 生卒年:1102-1170

相关古诗词

七夕

西风吹繁暑,夜气初宜秋。

所居稍虚豁,得以消我忧。

独眠堂中央,一榻无衾裯。

开轩敞南北,凉飙入翛翛。

是日七月七,三星已西流。

残云不成雨,缥缈当空浮。

云行忽中断,月彩烂不收。

影落庭树间,枝叶如雕锼。

草根有小虫,微吟作啾啾。

岂复厌喧聒,更觉窗户幽。

我欲终今夕,飞蚊不相谋。

喧我复齧我,驱去嗟无由。

但当我自屏,岂与汝辈仇。

闭门归下帷,蝶梦寻庄周。

形式: 古风

上李丈尚书(其一)

天孙司经纬,专巧上帝旁。

星缕日月针,几经补苍苍。

弭节游人间,帝服无文章。

寒女一机素,未知作衣裳。

再拜愿祈巧,精神通渺茫。

但恐云车回,虚无往路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上李丈尚书(其二)

亭亭涧阿松,冰雪何青青。

千岁已枯死,流膏生茯苓。

虽无岁寒姿,气味犹典刑。

尘土久埋没,谁能验仙经。

置君药笼中,傥可延年龄。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上李丈尚书(其三)

蓬室有姝女,颜色耀朝晖。

幽独人未识,婵娟心自知。

高堂悬宝鉴,美丑良不欺。

借君一寸光,为妾照蛾眉。

念当有所适,辞亲结罗衣。

常恐妾命薄,失身轻薄儿。

安得嬿婉人,白头同所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