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郓城萧处士

收藏家谱恐人寻,雨笠烟蓑自称心。

夜踏月华三径小,晓耕秋色一犁深。

庭园纵窄犹栽药,活计虽贫不卖琴。

应笑区区未名客,九衢尘土满衣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收藏家谱唯恐被人查,雨中斗笠烟蓑自怡然。
夜晚踏着月光走在小径,清晨耕耘秋色深深犁田。
尽管庭院狭窄仍种药材,生活贫困也不卖心爱之琴。
我这个默默无闻的过客,应被嘲笑,街头尘土已沾满衣襟。

注释

收藏:保存、珍藏。
家谱:家族世系图谱。
恐:担心。
寻:寻找。
雨笠:雨中的斗笠。
烟蓑:烟雾笼罩的蓑衣。
自称心:自得其乐。
月华:月光。
三径小:小径幽深。
晓耕:清晨耕作。
一犁深:犁沟深邃。
庭园:庭院。
纵窄:即使狭窄。
栽药:种植草药。
活计:生计。
卖琴:出售琴艺。
区区:微不足道。
未名客:默默无闻的人。
九衢:繁华街道。
尘土:尘埃。
满衣襟:沾满衣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士人在自然界中自在生活的情景。诗中的意境是宁静而深远的,通过对雨后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收藏家谱恐人寻,雨笠烟蓑自称心。" 这两句表明诗人希望保持自己的隐世生活,不愿被外界打扰。"雨笠"指的是用来遮阳避雨的竹制品,而"烟蓑"则是古代农夫用以避暑的物件,诗人借此象征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

"夜踏月华三径小,晓耕秋色一犁深。"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夜晚漫步在明亮的月光下,感受着清冷的夜气;而清晨则开始耕作,体验着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庭园纵窄犹栽药,活计虽贫不卖琴。" 即便是在狭窄的庭院中,也要种植草药,以备不时之需。而即使生活清贫,也绝不愿意出手心爱的琴,这琴代表着诗人精神上的寄托和艺术追求。

"应笑区区未名客,九衢尘土满衣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知内在之美、只看外表功名的人的淡然态度。诗人自认为自己虽然不为世人所知,但内心充实,而那些忙于追求虚名的人,却被尘俗蒙蔽,满身尘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回归自然和精神自在的向往。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寄金乡张赞善

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著著斑衣。

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种竹野塘春笋脆,采兰幽涧露牙肥。

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

商山留滞再经年,咫尺无由见状元。

会赦未教归北阙,高歌应合遇东园。

寸心谩道如弦直,两鬓难禁似雪繁。

兄弟相知情未改,著书呼取屈原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鱼台主簿傅翱

健羡鱼台景最奇,鲍参军到语多时。

波平绿野悬鱼网,木脱空城露酒旗。

锦掷鲜鳞红拨剌,雪翘寒鹭白䙰褷。

仍誇县尹风骚客,应有秋来唱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毗陵刘博士

毗陵古郡接江堧,赴任琴书共一船。

下岸且寻甘露寺,到城先问惠山泉。

秋蟾吐槛供吟兴,野鹤偎床伴醉眠。

官散道孤诗格老,算应双鬓更皤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