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十二)

建志诚心愚,高慕欣朋俦。

相与立弘誓,舍俗慕閒丘。

萧散人物外,晃朗免绸缪。

寂寂求戒真,亹亹励心柔。

警策修三业,激切澄四流。

兴心愿弘誓,救溺运慈舟。

嘉期归妙觉,善会涅盘修。

存心八正道,立志三祇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坚定的志向和内心的纯净追求。开篇“建志诚心愚”,表明了修行者的初心,虽愚钝却真诚,展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虔诚态度。接着“高慕欣朋俦”,表达了对高尚品德之人的向往与喜悦,强调了在修行路上同伴的重要性。

“相与立弘誓,舍俗慕閒丘”两句,说明了与志同道合者共同立下宏大的誓愿,远离世俗的喧嚣,向往宁静的生活。这种追求超越了物质世界,转向精神层面的探索与提升。

“萧散人物外,晃朗免绸缪”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境界,心灵如同明镜般清澈,不受杂念困扰。这里的“萧散”、“晃朗”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自由。

“寂寂求戒真,亹亹励心柔”表现了修行者在寂静中寻求真理,以温和的态度激励自己,体现了修行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

“警策修三业,激切澄四流”强调了修行者通过警醒自身,修正身、口、意三业,使内心如水一般澄清,去除杂念与欲望。

“兴心愿弘誓,救溺运慈舟”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愿望,即希望以慈悲之心救助那些迷失的人,如同慈爱的船渡过困境。

最后,“嘉期归妙觉,善会涅盘修”意味着修行者期待着美好的时刻到来,达到智慧的觉醒,与善友一起修习涅槃之道,实现心灵的彻底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众生的慈悲情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精神的升华。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十三)

含识皆畏死,有命惧崄危。

如鱼困池涸,难逢流水希。

亲疏皆父母,何得不悲时。

何慈救厄苦,福报自然随。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十四)

瞻卜改蓬心,伊兰变芳树。

规轮时有缺,皓丝不常素。

三益窃所忻,四隙行当护。

勖哉深自勉,诫之诚可慕。

形式: 偈颂 押[遇]韵

颂六十二首(其十五)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封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十六)

五欲昏神识,五盖蔽福力。

六根成苦集,六贼乱心色。

欲浪逐情飘,爱网随心织。

三毒障人空,四流漂不息。

至金虽改秋,斩筹方未极。

观鸽既无穷,猿攀此焉伏。

自非绝欲盖,何能远升陟。

齐驮届宝城,共睹能仁德。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