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夜晚山林寺院景象。首句“落日寒山里”,以夕阳西下、寒山静默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深秋傍晚的氛围,给人以时间流逝、万物归寂之感。接着,“荒烟野寺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野寺在荒烟的笼罩下显得更加隐秘和遥远。
“僧垣水衣白,佛座藓花红”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美。白色的僧垣与红色的佛座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佛教的庄严与色彩的生动,也暗示了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舍后蜂糖熟,门前雁米丰”描绘了寺院周围自然界的生机与富饶,蜜蜂采蜜、大雁南飞,一派丰收景象,与前文的荒凉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气息和希望的元素。
最后,“夜长难早睡,拥被听松风”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内心的宁静。夜深人静之时,诗人难以入眠,而是选择倾听松林间的微风声,这不仅是对自然声音的享受,也是内心寻求平静与和谐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