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阴阳家说惑常民,孝道从兹尽失伦。
庐墓三年谁肯也,竞谈冈势益生人。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禅僧释智圆对于阴阳家学说影响社会风气的忧虑。他认为阴阳家的观点可能导致人们偏离传统的孝道伦理,使得孝顺父母的行为变得罕见。诗人以古人庐墓三年守孝的传统为例,指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热衷于讨论风水吉凶,这种现象对人性的滋养和亲情的维系是不利的。整首诗寓含了对淳朴道德风尚流失的深深关切。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直木风摧秋败兰,闲观庭际可长叹。
屈原溺水伍员死,孤洁由来独立难。
福善祸淫言可信,吉凶由己语堪陈。
乖仁背义都无耻,只记临行拣日辰。
猛虎磨牙踞荫林,幽幽一路晚烟深。
行行君子休疑惧,此物由来食兽心。
兰在深林亦自馨,岂因风雨阻鸡鸣。
由来君子须谋道,不为时人有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