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新安通判钱学士

昔人言访舟,江水赋清泚。

冬春常一色,深浅皆见底。

崖日半寒潭,澄明动朱鲤。

君怀素已高,尘虑都应洗。

形式: 古风

翻译

古人曾说访舟游江,江水清澈透明。
不论冬春,江水颜色始终如一,深浅都能看清底部。
山崖倒映在半寒的潭水中,明亮得让朱红的鲤鱼都显得生动起来。
您的胸怀一向高洁,尘世忧虑应当都被洗涤净尽。

注释

昔人:古人。
言:说。
访舟:访游船只。
江水:江河之水。
赋:赋予。
清泚:清澈透明。
冬春:冬季和春季。
常:常常。
一色:同一种颜色。
深浅:水的深浅。
见底:可以看见底部。
崖日:山崖上的阳光。
半寒潭:半是寒冷的潭水。
澄明:清澈明亮。
朱鲤:红色的鲤鱼。
君:您。
怀素:胸怀的纯洁。
已:已经。
高:高尚。
尘虑:世俗的忧虑。
都应洗:都应该被洗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钱学士的寄语,以江水为背景,寓言深刻。"昔人言访舟"开篇,暗示友人如舟行江湖,富有哲理。"江水赋清泚"则赞美江水清澈透明,如同友人的品格高洁。"冬春常一色,深浅皆见底"进一步描绘江水的清澈无暇,无论季节如何变换,其本质不变。

"崖日半寒潭"通过描绘江边的日光映照在寒冷的潭水中,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而"澄明动朱鲤"则借朱鲤的跃动,象征友人的才华和活力。最后两句"君怀素已高,尘虑都应洗"直接表达了对钱学士高尚情操和超凡心境的赞赏,认为他能洗尽世俗的忧虑,保持内心的纯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江水的比喻,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期许。梅尧臣的诗风素来清新自然,此诗亦体现了这一特点。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楚州吕济叔

亭午鸟不下,谁复过我庐。

忽闻扣门者,偶出问何如。

云是山阳吏,太守遣置书。

自惟久穷困,游子安念予。

淮阴况要津,宾馆无暂虚。

岂意有所逮,委曲情未疏。

报言愧不腼,聊以谢兴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寄潘歙州伯恭

我贫性爱酒,有酒无钱沽。

新安走牙兵,六月至我庐。

手中持尺题,肩上担瓦壶。

高山度青天,救此愁肠枯。

开之聊倾樽,渴肺如浇酥。

醉来欲学李白骑鲸鱼,又思阮籍跨蹇驴。

上溪无健鳞,下岭无壮驹,忆君南望空长吁。

形式: 古风

寄题刁景纯环翠亭

古台数亩平岗连,莽苍瘦竹生寒烟。

虾蟆不食海月在,夜久帖角回婵娟。

今人莫论曾费筑,昔人已往谁知年。

三茅京岘必可望,终欲相与吟云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题千步院兼示諲上人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