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清湘蒋尉(其二)

昔插金莲醉五泉,与君抵掌共谈天。

蜀山历遍数千里,荆渚重逢八九年。

子为丹砂行作吏,我无金鼎可求仙。

更怜不是春风手,雪意垂垂送去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昔日曾在五泉边插下金莲,与你促膝畅谈天边事。
走遍蜀地千里山,多年后在荆渚再次相逢。
你为了丹砂职务忙碌,我却无鼎炼仙心。
更遗憾的是,非春风般温柔的手,送我离去,如雪飘零。

注释

昔:从前。
插:种植。
金莲:象征高洁或珍贵的东西。
醉:沉迷。
五泉:五个泉水,可能指名胜之地。
抵掌:面对面,亲切交谈。
蜀山:四川的山。
历遍:走遍。
数千里:形容路程遥远。
荆渚:湖北一带的水边地区。
重逢:再次相遇。
子:你。
丹砂:矿物名,古人认为可以炼丹求仙。
行作吏:担任官职。
金鼎:古代炼丹的器具。
更怜:更加感慨。
春风手:比喻温柔体贴的手。
雪意:像雪一样。
送去船:送别时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送清湘蒋尉(其二)》。诗中,"昔插金莲醉五泉" 表示诗人与友人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畅饮话旧,"与君抵掌共谈天" 则描绘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共同憧憬。接下来的"蜀山历遍数千里,荆渚重逢八九年" 反映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长时间的不懈追求。

第三句"子为丹砂行作吏,我无金鼎可求仙" 暗示诗中的人物可能在从事相关于修炼或道教的活动,但诗人自己并不追求这些。最后一句"更怜不是春风手,雪意垂垂送去船" 则是对友人的离别感到惋惜,不愿看到他们就此别过,希望能够如春风般温柔地送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送清湘蒋尉(其一)

我学言诗诗不奇,蒋君言命却能诗。

岁寒如许松不改,春信未来梅已知。

丘壑何如归去好,江湖终匪老来宜。

辰州极去湘南近,办取柴桑三径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焦吏部造朝(其二)

火云赫赫汗衣流,人望公来望有秋。

契托棣华承缱绻,辞陈桑土愿绸缪。

行为霖雨千畴足,坐解西风一段忧。

从此江头波浪息,柳边赢得伴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焦吏部造朝(其一)

向来借箸在筹帷,今趣魁缠入太微。

汉郡奚劳汲生守,洛人喜见范公归。

要持真是明公论,莫急同心济事机。

见说九重勤侧席,细陈长策慰宵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翟简卿制参赴南安(其二)

自屈星屏佐碧油,艰危同济此风舟。

平山杨柳留佳话,庾岭梅花想胜游。

公到玉阶宜抗论,我寻画舸便归休。

他时若访无真里,野水中间一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