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学仙者

采药层城远,寻师海路赊。

玉壶横日月,金阙断烟霞。仙人何处在?

道士未还家。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

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

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绩在隋末唐初时期创作的,名为《赠学仙者》。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术的意境。

“采药层城远,寻师海路赊。”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为了寻找仙草和寻访仙师,不惜远行,跨越重重障碍。这里的“层城”和“海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求道的心志及其所面临的艰难险阻。

“玉壶横日月,金阙断烟霞。”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种仙境的景象,“玉壶”、“金阙”都是用来比喻仙界中的器物和建筑,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仙人何处在?道士未还家。”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仙人的追问和自己作为道士尚未归家的感慨。这里的“仙人”代表着诗人心中所追求的理想状态,而“道士未还家”则透露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谁知彭泽意,更觅步兵那。” 这两句中的“彭泽意”可能是指某种深奥难懂的道学思想或修炼方法,“更觅步兵那”则是在说诗人对于这些深奥知识和技巧的不断追寻。

“春酿煎松叶,秋杯浸菊花。”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灵感和材料,以制作道家中的丹药。这里的“春酿”、“秋杯”分别指春天酿造用以松叶为原料的酒,以及秋天用菊花浸泡的饮品,这些都是道教修炼过程中常见的物品。

“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与同道之士相遇时更愿意选择饮酒以至醉倒,而不是去学习制造那些复杂且可能危险的丹药。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修炼过程中某些繁复和风险较高行为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道学和超脱世俗的心愿。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修炼过程中某些繁复之法的质疑和选择。在语言上,王绩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深远的哲思。

收录诗词(123)

王绩(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 《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 字:无功
  • 号:东皋子
  •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 生卒年:约590~644

相关古诗词

赠梁公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踰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琴曲唯留古,书多半是经。

横裁桑节杖,直剪竹皮巾。

鹤警琴亭夜,莺啼酒瓮春。

颜回唯乐道,原宪岂伤贫。

寄身千载下,聊游万物初。

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

双关防易断,只眼畏难全。

鱼鳞张九拒,鹤翅拥三边。

形式:

迎春东郊

玉管潜移律,东郊始报春。

銮舆应宝运,天仗出佳辰。

睿泽光时辈,恩辉及物新。

虬螭动旌旆,烟景入城闉。

御柳初含色,龙池渐启津。

谁怜在阴者,得与蛰虫伸。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