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十四)西园右春亭新成

手种千株桃李树,参差半已成阴。

主人何事马骎骎。二年江海路,空负种花心。

试向中间安小槛,此还长要追寻。

却惊摇落动悲吟。春归知早晚,为我变层林。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临江仙·西园右春亭新成》,其意境丰富,情感真挚。

首句“手种千株桃李树,参差半已成阴”描绘了诗人亲手栽培果树,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逐渐长成,投下斑驳的树荫。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劳动场景,更隐含着对自然生长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主人何事马骎骎”一句,则是诗人对主人急忙赶路的情形进行描写,马儿也是疾行不息,体现出一种紧迫或期待的心情。

接下来的“二年江海路,空负种花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种植之事的回忆与感慨。诗人曾经踏上二年之久的江海旅行,但那些种下的花朵如今何在?这里流露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无常的感叹。

“试向中间安小槛,此还长要追寻”一句,诗人似乎是在寻找一种稳定与安全的避风港。小槛可能象征着心灵的栖息之所,而“此还长要追寻”则表明了这种追求是漫长且艰难的。

然而,随后的“却惊摇落动悲吟”一句,却又转向了一种失望与哀伤的情绪。树木摇曳,花瓣飘落,诗人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悲凉之声。

最后,“春归知早晚,为我变层林”则是对季节更迭和自然变化的感悟。春天的到来与离去总是那么迅速,而诗人希望这些层叠的树林能为他带来一些变化和慰藉。

叶梦得在这首词中,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的画面。他的语言简洁而深刻,每一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深意,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词。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十二)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

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

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八)诏芳亭赠坐客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

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

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五)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

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

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

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三)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