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十八)诏芳亭赠坐客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

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

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今晚的月色下,我每年都在醉饮,酒船也一同漂浮。
遗憾的是没有了羯鼓敲击梁州的乐声,但那优美的旋律依然留存。
尽管我已老去,但仍放声高歌,请不要嘲笑,我已准备好任由白发如秋叶般飘落。
将来一定要在江流中击节而歌,那时,远处云外的笛声响起,明亮的楼阁倒映在水中,让人惊讶。

注释

一醉:形容醉得深沉。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用于舞蹈或庆典。
梁州:古地名,这里指音乐的来源地。
遗声:遗留下来的音乐声。
狂歌:放声歌唱,表达豪情。
双鬓成秋:形容头发斑白,暗示岁月流逝。
击节:打着拍子,表示对音乐的欣赏。
云外笛:远处的笛声,给人以遐想。
水明楼:倒映在水中的楼阁,景色优美。

鉴赏

这首诗是叶梦得的《临江仙·诏芳亭赠坐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生活乐趣的追求。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满了对自然之美与人间之乐的感悟。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诗人在这明月之下,与友人们共同享受着水上生活的欢愉。

"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美好瞬间的留恋,希望能像古人那样击鼓而歌,以此来保存这难得的美好时光和风景。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会须击节溯中流。" 这里诗人展现了他即使年华老去,也仍旧保持着热情与活力,呼吁朋友们一起在时光的河流中尽情歌唱。

"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最后两句以云外的笛声和水边清晰可见的楼阁作为画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够听见那遥远的笛声,看见那宁静的建筑。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酒船、音乐等元素的描绘,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生活享乐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十五)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

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

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

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三)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四)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

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

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敧枕,檐影挂星河。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