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十二)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

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

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叶梦得的《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兴阑却上五湖舟。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没有固定的方向,只能随波逐流,游历于世间而无定所。在兴阑时刻(可能是指傍晚或暮色中),他驾起五湖之舟,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自然美景中寻找心灵的寄托。"鲈莼新有味"表现了对食物的享受,"碧树已惊秋"则描绘出初秋时节,绿叶如洗,树木间透露出秋意。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诗人在台上感受到了初秋的微凉,这是经历了细雨后的清新气息。他与友人共同品酒,以此来纪念彼此的游历。而"寄声时为到沧洲"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渺小,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遥远的地方。最后两句"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希望通过自然景观来传递彼此的情感。

整首词通过对季节变化、自然美景和饮食享受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友情珍贵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240)

叶梦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字:少蕴
  • 籍贯:苏州吴县
  • 生卒年:1077~1148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十八)诏芳亭赠坐客

一醉年年今夜月,酒船聊更同浮。

恨无羯鼓打梁州。遗声犹好在,风景一时留。

老去狂歌君勿笑,已拚双鬓成秋。

会须击节溯中流。一声云外笛,惊看水明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五)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

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

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

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十三)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四)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

风帆何处挂扁舟。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

寄声聊为诉离忧。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