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除夜

茅屋三间冷似冰,灰头土面十馀僧。

扫除自己閒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

就手揭开新岁历,和光吹灭旧年灯。

顶门别具摩醯眼,越死超生似不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简朴而深邃的禅宗生活图景。诗人以“茅屋三间冷似冰”开篇,形象地勾勒出禅院冬日的清冷与简朴,暗示了修行环境的艰苦与清寂。接着,“灰头土面十馀僧”一句,通过僧人的外貌描写,展现了修行者的朴素与专注。

“扫除自己閒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两句,寓意深刻。前句“扫除自己閒枝叶”象征着修行者清除内心的杂念与欲望,专注于自我修行;后句“不打诸方烂葛藤”则表明他们不纠缠于外在的纷扰与争论,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这两句体现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内观自省,不被外界所扰。

“就手揭开新岁历,和光吹灭旧年灯”描绘了新年到来之际,僧人们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新年的到来,既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未来一年的期待。这反映了禅宗中对时间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感恩。

最后,“顶门别具摩醯眼,越死超生似不曾”两句,表达了修行者超越生死的境界。摩醯眼是佛教中的一种特殊智慧,象征着洞察一切、超越世俗的眼界。诗人借此表达修行者已达到超越生死、解脱轮回的高深境界,仿佛生死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日常的一部分,未曾有过真正的分别。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禅院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内心世界以及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充满了哲理与深意。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赠营寿藏

斸断云根辟古基,粉墙低护石楼危。

既知身后有终日,肯信目前无了时。

夜雨一窗蚕课茧,春风千里燕衔泥。

到头共熟黄粱梦,哭送斜阳欲恨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答盛秀才

风月何缘事苦吟,拟将英誉压鸡林。

几回立尽三更月,一字搜空万劫心。

梦里忽惊霜入鬓,梅边不觉泪沾襟。

可怜半世聪明种,甘为浮词又陆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禅者归乡

湖海俄经三十年,无端一念忆生缘。

梦中复做还乡梦,禅外重参逆旅禅。

踏碎暮云投古寺,冲开积雪望炊烟。

狂心未向机前歇,溢目家山转弃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船居十首(其一)

世情何事日羁縻,做个船居任所之。

岂是畸孤人共弃,都缘疏拙分相宜。

漏篷不碍当空挂,短棹何妨近岸移。

佛法也知无用处,从教日炙与风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