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元日二首(其二)

歙山严濑寄荆扉,想见同时雪正飞。

柳动梅残惊岁换,儿寒女瘦望予归。

百年偏许诗名在,双鬓能知世事非。

社友踏泥肯相顾,酒钱更欲典春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我在歙山严濑寄居,想象着此时你那里雪花纷飞。
柳枝摇曳梅花凋零,提醒着岁月已更换,儿女们因寒冷和饥饿期盼我归来。
即使一生名声在外,双鬓却已知人间沧桑。
老友们冒雨踏泥来访,我甚至愿意典当春天的衣服来买酒款待他们。

注释

歙山严濑:歙县的山中严溪边。
荆扉:简陋的柴门。
同时:同一时刻。
雪正飞:雪花飘落。
柳动:柳树摇曳。
梅残:梅花凋零。
惊岁换:惊觉岁月已换。
儿寒女瘦:孩子们衣食不周。
百年:一生。
偏许:只允许。
诗名:诗人的名声。
世事非:世间的变化。
社友:乡里的朋友。
踏泥:踩着泥泞。
肯相顾:愿意来看望我。
酒钱:买酒的钱。
典春衣:典当春天穿的衣服。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丙戌元日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歙山严濑寄荆扉,想见同时雪正飞。"

这里描绘了一幅雪景图画,诗人在远方通过信件(严濑)传达着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雪花纷飞,却只能在心中寻觅那同行时的影踪。

"柳动梅残惊岁换,儿寒女瘦望予归。"

春天到来,柳树轻摇,梅花凋零,时间流转带走了往日的景象。家中的孩子感冒发冷,女子消瘦,皆盼望着诗人的回归。

"百年偏许诗名在,双鬓能知世事非。"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诗名永存的期待,同时也意识到头上的两鬓(双鬓)已经变白,世事无常,他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

"社友踏泥肯相顾,酒钱更欲典春衣。"

朋友间的情谊如泥泞中仍能互相照顾,尽管生活拮据,但依然想将微薄的积蓄换取春日所需的衣物。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期待。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丙戌元日二首(其一)

犹忆儿时襁褓中,天南跋涉到江东。

间关岭海三千里,倏忽星霜六十翁。

追远无涯心事苦,苟生何益暮途穷。

雪消日薄寒尤力,独倚危楼数过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丙戌除夕次韵仁近二首(其二)

盆梅开欲尽,翠干已苔深。

物极容春蛰,人穷自陆沈。

钟知浮世事,灯识老儒心。

冶陌饶芳草,衰迟肯重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丙戌除夕次韵仁近二首(其一)

岁穷犹此客,不早见几微。

岂易赊邻酝,何惭典故衣。

馀寒当有几,小忍未为非。

野烧回青润,春山饱蕨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东山庙

灵迹从来擅胜游,兹山亦复甲吾州。

杉腰一殿悬金屋,云脚千家耸画楼。

钟鼓邻僧新院宇,桑麻平世旧田畴。

乾坤大数谁能问,生者聊存死即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