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陡峭的小路蜿蜒数万转,走了几里路程便觉疲惫需要三度歇息。
环顾四周,看见同伴在曲折山路中隐约出现,树林山丘遮挡着我们的视线。
松树上飒飒的雨声,石头间潺潺的水流声,宁静而悦耳。
在深深的溪水边默默沉思,而在高高的山顶上放声长啸。
眺望南山的南面,白茫茫的露气弥漫在远方。
青草地干净美丽,绿树茂盛得如同漂浮在水面。
曾经厌倦了蒙昧幽深的密林,此刻豁然开朗的景色消解了人们的忧虑。

注释

危径:崎岖陡峭的小路。
三休:三次休息,形容路途劳累。
徒侣:同伴,同行的人。
飒飒:形容风或雨的声音。
潺潺:流水的声音。
南山阳:南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
霭悠悠:雾气弥漫的样子。
青皋:青草地,水边的草地。
丽已净:美丽且干净。
蒙密:形容森林密集,幽暗不明。
旷然:开阔的样子。
销人忧:消除人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自然风光图。开篇“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写出了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时而停歇,给人一种探险的感觉。紧接着,“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则展现了山路两旁树木丛生的景象,徒步者时隐时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捕捉到了山间细雨和溪水的声响,让人仿佛能听见自然的声音。诗人的情感在“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这两句中得到释放,似乎是在向大自然倾诉心声。

接下来的“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描绘了山光与露水交织的美丽景象,而“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则是对山野风光的一种赞美。最后,“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它带给人的心灵上的洗涤作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山水情怀和超脱尘世的高远志趣。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宇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悽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过太乙观贾生房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

谬以道门子,徵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过李楫宅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