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

古来形家者流谈山水,云皆源于西北委于东。

三条飞舞趋大海,山筋水脉交相通。

我谓水之流兮,始分而终合,夫岂山之峙兮,愈歧而愈弱。

吁嗟乎,水则东入不极之沧溟,山则西出无边之沙漠。

错亘乾坤萃两隅,气象纵横浩寥霩。

昔我持此言,密默不敢论。

足迹遍陇石,了了识本原。

陇石之山崛然起,号召峰峦俱至此。

东南培塿小于拳,杂沓西行万馀里。

渐行渐巨化为一,恍若朝宗汇群水。

其上宽广不可计,肉张骨大状殊异。

欲断不断势相蹙,谁信人间犹有地。

譬如亡秦以上之文章,鼓荡寥天仗真气。

不复矜言小波磔,横空一往茫无际。

策我马,曳我裳,天风终古吹琅琅。

何当直上昆仑巅,旷观天下名山万叠来苍茫。

山苍茫,有终止。吁嗟乎,山之终兮水之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谭嗣同的《陇山》,通过对陇山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自然景观和哲理。诗人以形家之说开篇,描述了山水从西北流向东方的壮观景象,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河流如龙飞舞、山脉与水脉交织的壮丽画面。

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水的源头分散最终汇聚,暗示山虽然分支众多但力量逐渐减弱,以此寓言人生的起伏和宇宙的规律。他进一步强调,水向东流入大海,山向西伸展至沙漠,天地间山水错落,气象宏大。

在实地考察后,诗人更加确信自己的观察,认为陇山虽起于陇石,但最终与东南低矮的山峦汇合,形成磅礴之势,象征着众流归海的宏大气象。他将山的形象比喻为秦朝以前的文章,充满真气,不拘小节,横空出世。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攀登昆仑顶峰,俯瞰天下群山的向往,寓意着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理想。整首诗以山水象征人生,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深沉的人生哲思,体现了谭嗣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收录诗词(74)

谭嗣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汉上纪事(其一)

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

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

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

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汉上纪事(其二)

微闻夏元昊,少小即凶残。

法令轻戎索,威仪辱汉官。

行看飞羖䍽,岂是召呼韩。

帛树休相拟,熙朝礼数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汉上纪事(其三)

辽儿曾奉使,主父竟窥邻。

厚德终归宋,无人莫谓秦。

桥门虚入侍,汉室重和亲。

转悼南征者,凄凉问水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汉上纪事(其四)

蹈海闻高义,斯人亦壮哉。

岂知宾日地,犹有报韩椎。

蕞尔蜻蜓国,居然獬豸才。

一声燕市筑,千古尚馀哀。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