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
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
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
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此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寒冷书斋中,得知远方友人来访而感到喜悦。腊月之前已收到朋友的信件,信中提及春天即将到来,并且陇山上的梅花已经开放,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期待与喜悦。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当下荒废年华、尚需努力耕作以求生计的无奈,以及对酒禁的不满,却仍然小酌一杯以慰平生的情怀。
山中茅屋象征着隐逸生活,诗人虽有归去之心,但却又留恋于这宁静自然的环境,只能在心里想象秋风中的绿色苔藓。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迁、友情来往以及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官冷谁能送酒钱,江乡节物倍萧然。
容颜一日老一日,人事一年经一年。
野仆竹舆侵晓出,病妻布被抱愁眠。
甘心归隐青岩下,閒共残农理废田。
群阴剥尽一阳回,霜日烘晴宿雾开。
闭户读书差自乐,载肴问字莫须来。
荣枯易了观芸草,冷暖相忘付酒杯。
得似山居酬应少,昼长閒坐看寒梅。
凭高欲验晓云黄,东际红光见太阳。
便觉池芹春滟滟,俄惊檐竹昼琅琅。
君师百拜恩难报,文史三冬志未偿。
吾道千钧悬一缕,愿同绣线日添长。
霜华如雪著乌巾,染鬓粘须白未匀。
人羡久生趋老境,日随长至到新春。
投金濑上能容我,贡玉堂中自有人。
溧酒清醇鱼菜美,不妨频日宴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