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

右相历兵署,四松皆手栽。

斸时惊鹤去,移处带云来。

根倍双桐植,花分八桂开。

生成造化力,长作栋梁材。

岂羡兰依省,犹嫌柏占台。

出楼终百尺,入梦已三台。

幽韵和宫漏,馀香度酒杯。

拂冠枝上雪,染履影中苔。

高位相承地,新诗寡和才。

何由比萝蔓,攀附在条枚。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翻译

右丞相任职于兵署,四棵松树是他亲手栽种。
挖掘时惊动了鹤群飞走,移动位置时松枝带着云彩飘来。
根系壮大如双桐并立,花开时如同八棵桂花齐放。
它们凭借自然之力生长,注定成为支撑殿堂的栋梁之材。
它们不羡慕兰草在皇宫旁,却嫌弃柏树占据显赫地位。
松树高耸至百尺楼外,进入梦境仿佛已升至三台之上。
清幽的韵律与宫中的漏壶共鸣,余香飘过酒杯间。
轻拂冠顶的白雪,影子投下青苔的色泽。
位居高位,却少有应和的诗篇。
如何能与藤蔓相比,只能独自攀附在树枝间。

注释

右相:古代官职名,右丞相。
历兵署:兵署,古代管理军事的官署。
鹤去:形容挖掘时松树周围环境的宁静。
云来:象征松树的高洁和仙气。
双桐:两种高大的树木。
八桂:传说中的一种瑞木,花开八瓣。
栋梁材:比喻重要的角色或人才。
兰依省:皇宫旁的兰花,象征贵气。
柏占台:指地位显赫的柏树。
三台:古代星宿名,这里指高远的境界。
宫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象征时间流逝。
萝蔓:藤蔓,比喻依附他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权贵的园林景象,展示了其对自然美景的个人品味和艺术造诣。开篇“右相历兵署,四松皆手栽”表明园中的四棵松树都是由主人亲自种植,这不仅展现了主人的权力和地位,也透露出一种对于自然控制的欲望。

接着“斸时惊鹤去,移处带云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似乎是园中某个角落因主人偶然的举动而惊飞了栖息其中的鹤,同时又不知不觉间吸引来了天上的云彩,这既体现了园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也反映出主人对于庭院布局的巧思。

“根倍双桐植,花分八桂开”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植物布置,不仅树木郁郁葱葱,而且花卉繁盛,这种对称与多样性的结合,无疑是园林艺术的一大亮点。

“生成造化力,长作栋梁材”则表达了一种哲理,似乎在说这些植物不仅美观,更有其深远的意义,它们能够成就自然之力,同时也成为建筑材料的源泉,这里蕴含着一种生命力与物质利用之间微妙的关系。

“岂羡兰依省,犹嫌柏占台”则表达了主人对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园林布局上的挑剔,不满足于常见的兰草,也不愿意让柏树占据重要位置,这反映出主人的高标准和独特审美。

“出楼终百尺,入梦已三台”则是对主人居所的高度与其精神世界的深度进行的描绘,这里可能暗示了主人对于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之间的一种平衡与融合。

接下来的“幽韵和宫漏,馀香度酒杯”则是在描写园林中的细节之美,水声与香气在这里交织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这是对主人生活品质的一种赞颂。

“拂冠枝上雪,染履影中苔”则是对主人闲适时光的细腻描绘,他不仅享受着自然之美,而且还与之亲密接触,这里的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最后“高位相承地,新诗寡和才”则表达了对于主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其同僚之间互相唱和、共赏佳作的期待,这里流露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于当下文坛的某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以及个人品味,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

陶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乌禄。他也被誉为“小尧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孙,是金朝第五位皇帝。称帝后,下诏列数海陵王罪恶,废为庶人,并遣军切断了海陵王归路,进据中都。他外与南宋议和罢兵,内用各族人士为官,重兵镇压了契丹族起事,使统治集团内部趋于稳定,社会秩序较为安定。他还注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视科举、学校等文化事业,放免二税户和部分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负担,取消金银矿税,广开榷场,使金财政充足,仓廪有余,政治局面稳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一时繁荣,成为金朝的全盛时期,女真族也基本上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 籍贯:女真族完颜部
  • 生卒年:1123-1189年

相关古诗词

送集贤学士伊阙史少府敕放归江东觐省

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

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

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蘋。

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柳陌听早莺

忽来枝上啭,还似谷中声。

乍使香闺静,偏伤远客情。

间关难辨处,断续若频惊。

玉勒留将久,青楼梦不成。

千门候晓发,万井报春生。

徒有知音赏,惭非皋鹤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送金卿归新罗

奉义朝中国,殊恩及远臣。

乡心遥渡海,客路再经春。

落日谁同望,孤舟独可亲。

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礼乐夷风变,衣冠汉制新。

青云已干吕,知汝重来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出萧关怀古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

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

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

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

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

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

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