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马

沐猴自戏马自惊,圉人未解猴马情。

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欲防患犹伤生。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

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龁荄甘伏枥。

形式: 古风

翻译

猴子自我嬉戏,马儿受惊,养马人并不理解它们的情感。
猴子和马本无过,但想防备反而伤害了生命。
异种间虽有适宜也有冲突,同类间的伤害却超出了预料。
即使志向远大,也可能因一次错误而困顿,如同马儿甘愿在槽头吃草,不再奔腾。

注释

沐猴:比喻行为荒唐的人,这里指猴子。
圉人:古代管理马匹的人。
防患:预防灾祸或问题。
伤生:伤害生命。
异类:指猴子和马。
同类:指同为马的动物。
困一误:一次错误导致的困境。
伏枥:马在槽头吃草,不再驰骋。

鉴赏

这首诗以猴子和马为题材,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动,寓言般地探讨了人性与命运的复杂关系。首句“沐猴自戏马自惊”,描绘了一幅猴子嬉闹而马受惊的画面,暗示了不同物种间的隔阂和误解。次句“圉人未解猴马情”进一步强调了旁观者难以理解这两种动物的情感世界。

诗人接着提出疑问:“猴其天资马何罪?”意思是猴子的本性使然,马又有什么过错呢?这反映了对个体差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接下来,“意欲防患犹伤生”表达了试图控制或改变他人命运时,反而可能带来伤害的警示。

“异类相宜亦相失,同类相伤非所及”这两句深化了主题,指出异类之间虽然可能有契合之处,但同类间的冲突往往源自于相似性,而非外在因素。最后,“志行万里困一误,吐豆龁荄甘伏枥”以马的境遇作结,即使有远大志向,也可能因一次错误而陷入困境,只能甘愿在槽枥中度过余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动物之行为揭示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陈师道作为宋代诗人,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现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登凤凰山怀子瞻(其二)

数篇曾见使君诗,前后登临各一时。

妙舞新声难得继,清风明月却相宜。

朱阑行遍花间路,看尽当年题壁处。

更有何人问使君,青春欲尽花飞去。

形式: 古风

登凤凰山怀子瞻(其一)

蜿蜒曲龙腰,山间隐楼观。

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

脩林霜雪馀,落叶青红乱。

想见洞中人,不知时节换。

咳唾落江东,江东两眼中。

举头触浮云,失脚惊飞鸿。

逢人自笑谋身拙,坐使红尘生白发。

入山便欲弃人间,出山又与松筠别。

形式: 古风

登冥山

东山如覆盆,石塔仍数层。

昔人行乐处,时过名不称。

秋风变草木,樵径馀薪蒸。

四顾一水间,不复知淄渑。

菰蒲万世利,烟火千人罾。

平生登山脚,岁晚如不胜。

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

飞鸿将目远,秋水留心澄。

兹游岂不朽,作歌记吾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答张文潜

我贫无一锥,所向皆四壁。

瀛洲足风露,胡不减饥色。

昔闻杜氏子,剪髻事尊客。

君妇定不贤,三梳奉巾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