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
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
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两句,设定了一个与自然亲近、环境幽雅的居所。这不仅是一种物质空间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寄托。接下来的“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则生动地展现了初春时节的生机勃勃,以及诗人对自然万象的细致观察。
中间两句“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展示了诗人与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情景以及教育下一代的家庭氛围。这里不仅传递了一种和谐的乡村生活,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小确幸和满足。
最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反思与自责。他可能觉得自己的生命如同行将结束的幕府,而自己未能有更大成就,故而感到愧对这平淡但宝贵的人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感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南溪老病客,相见下肩舆。
近发看乌帽,催莼煮白鱼。
宅中平岸水,身外满床书。
忆尔才名叔,含悽意有馀。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
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嬴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
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此山头 一作:北山头)
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
顿骖飘赤汗,局蹐顾长楸。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