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翻译

我走在归家的路上,我的老朋友白鸟前来迎接我。我们见了面,互相爱怜又互相欢笑。白鸟说:你满面灰尘,头发白了,面孔也苍老了。你走的时候,我就曾劝你早些回来。
我对白鸟说:我回来,不是由于我的情操高尚,自动请求退隐的;你以为我像张季鹰在千里以外,老是想着家乡的蒪羹美味而弃官回家的吗?完全不是,从今天起,我天天把《北山移文》读它一千遍,永远不和你分开了。

注释

白鸟:即白鸥。
闻早:趁早。
莼羹:用张翰弃官南归事。
移文:指孔稚的《北山移文》。

鉴赏

这首《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中以白鸟自比,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变化和对过去的反思。开头“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描绘了词人归途中的孤独与自我安慰,白鸟仿佛理解他的心境,前来相迎并给予慰藉。然而,“满面尘埃”暗示了词人历经沧桑,身心疲惫。

“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回忆起过去,词人曾告诫自己早日结束漂泊,回归故里。然而现实与理想相悖,“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揭示了词人如今并非出于高尚的情怀,而是被迫在外,无法如愿以偿。

最后,“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借用典故,表示词人决定将过去的嘲笑和无奈化作每日的反思,反复阅读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深深的感慨和自我审视。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词人通过白鸟这一形象,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

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

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

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

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二)丁卯八月病中作

贤愚相去,算其间能几。差以毫厘缪千里。细思量义利,舜跖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一饷聚飞蚊,其响如雷,深自觉、昨非今是。羡安乐窝中泰和汤,更剧饮,无过半醺而已。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所居丢山为仙人舞袖形

婆娑欲舞,怪青山欢喜。分得清溪半篙水。

记平沙鸥鹭,落日渔樵,湘江上,风景依然如此。

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酒兴诗情不相似。

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

是则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其一)红梅

冰姿玉骨,自是清凉□。此度浓妆为谁改。

向竹篱茅舍,几误佳期。招伊怪,满脸颜红微带。

寿阳妆鉴里,应是承恩,纤手重匀异香在。

怕等闲、春未到,雪里先开,风流㬠、说与群芳不解。

更总做、北人未识伊,据品调,难作杏花看待。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