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宛丘任少府离开家乡前往千里之外的地方的情景。开篇两句"带绶别乡亲,东为千里人"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遥远旅途的寂寞。"绶"指的是系在腰间的丝带,这里比喻为告别时的随身物品。而“千里之外”则形象地表达了离别的距离感。
接着,诗人通过"俗讹唯竞祭,地古不留春"两句,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自然界变化的感慨。"俗讹"指的是民间习俗的误传或变异,而"唯竞祭"则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无法复返的无奈。而"地古不留春"则是对季节更迭、自然界不断变化的感慨,春天不会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停留。
在"野戍云藏火,军城树拥尘"中,诗人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野戍"指的是边疆的守望之地,而"云藏火"则可能隐喻着战争中的硝烟和危险。"军城树拥尘"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荒凉景象。
最后,诗人通过"少年何所重,才子又清贫"两句,表达了对青年才俊命运的关切与同情。"少年何所重"可能是在询问或者感叹年轻人在世间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位置。而"才子又清贫"则直接点出了青年才俊尽管有才华却仍旧生活贫困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时光流逝、战争氛围以及个人命运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