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林寺早赴东林满上人之会因寄崔二十二员外

谪辞魏阙鹓鸾隔,老入庐山麋鹿随。

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

双林我起闻钟后,只日君趋入阁时。

鹏鴳高低分皆定,莫劳心力远相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被贬离朝廷如鹓鸾被隔离,晚年归隐庐山与麋鹿为伴。
傍晚时分凄凉萧条,我投宿到寺庙,清晨空气清新我与僧人相约。
在双林寺我起身听晨钟之后,而你逢非双日便要赶往朝廷入阁办公。
鹏鸟和燕雀高低的命运已注定,不必费心劳力地远方相思。

注释

谪辞:被贬离任。
魏阙:代指朝廷。
鹓鸾:古代传说中的鸟,比喻忠贞之士或朝廷官员。
庐山:地名,诗人退隐之地。
麋鹿:象征隐居生活。
薄暮:傍晚时分。
萧条:凄凉,冷清。
寺宿:在寺庙里过夜。
凌晨:天刚亮的时候。
与僧期:与僧人有约定。
双林:可能指双林寺,也可能指树木茂盛的地方。
只日:非双数的日子,这里指朝廷官员定期上朝的日子。
入阁:进入朝廷处理政务。
鹏鴳:鹏鸟和燕雀,分别代表高位和低位。
高低分皆定:命运的高低贵贱已经注定。
莫劳心力:不必费心劳神。
远相思:远方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寺中宿泊,翌日清晨赴会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如“薄暮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同时,“双林我起闻钟后, 只日君趋入阁时”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

“谪辞魏阙鹓鸾隔”,这里的“谪辞”可能指的是远离尘世的高洁之词,或是对佛法的赞颂。“老入庐山麋鹿随”则表明诗人已经年迈,归隐于自然之中,与麋鹿为伴。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体现了唐代白居易擅长的平易与达观。通过对寺院生活的描绘和友情的表达,这首诗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心灵寄托。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宿灵岩寺上院

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

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

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

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沈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

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宿湖中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宿裴相公兴化池亭

林亭一出宿风尘,忘却平津是要津。

松阁晴看山色近,石渠秋放水声新。

孙弘阁闹无闲客,傅说舟忙不借人。

何似抡才济川外,别开池馆待交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