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

晓乘征骑带犀渠,醉别都门惨袂初。

莲府望高秦御史,柳营官重汉尚书。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尺组挂身何用处,古来名利尽丘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清晨骑马出行,佩戴着犀角装饰的腰带,醉酒后离开京都,心中满是离别的哀伤。
在朝廷中,莲府的地位崇高,如同秦御史的威严,而柳营的官员身份尊贵,犹如汉尚书的权力。
在斩蛇起义的地方,晨曦中人烟稀疏,戏马台前的树木稀疏疏落,显得孤独。
身上挂着的小小官职有何用处?自古以来,名利之地最终都化为废墟。

注释

征骑:清晨出行的骑兵。
犀渠:犀牛角装饰的腰带,象征地位或财富。
莲府:古代官署名,比喻朝廷高位。
秦御史:秦朝的御史,代表权威。
柳营:汉代军队驻地,比喻军中的职位。
汉尚书:汉代高级官员,尚书省的长官。
斩蛇泽畔:指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象征革命或起义。
戏马台:古代建筑,此处可能象征历史遗迹。
尺组:古代官衔的象征,形容微小的官职。
丘墟:废墟,表示名利最终的消亡。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逢的作品,名为《送别》。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行动的描述,展现了送别时的愁苦情绪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晓乘征骑带犀渠,醉别都门惨袂初。" 这两句描写早晨启程的场景,征骑带着犀牛形状的水囊,映射出行军的艰辛和远离故土的孤独感。"醉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酒宴中难以割舍的情感。

"莲府望高秦御史,柳营官重汉尚书。" 这两句提及了莲府和柳营,暗示着送别的地点以及官职的尊贵。这也反映出诗人对朋友地位的敬仰,同时通过历史人物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人间景象,斩蛇者(古代将领)在沼泽边行进,人烟渐起,同时诗人提到了戏马场前的稀疏树影,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传达了送别时的寥落感和对自然界的观察。

"尺组挂身何用处,古来名利尽丘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认为这些世间的荣耀如同挂在身体上的装饰,最终都化为尘土。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荣誉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3)

薛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字:陶臣
  • 籍贯: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

相关古诗词

狼烟

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

传声却报边无事,自是官军入抄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禁火

日日冒烟尘,忽忽禁火辰。

塞榆关水湿,边草贼回春。

岁月伤风迈,疮痍念苦辛。

沙中看白骨,肠断故乡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镊白曲

去年镊白鬓,境里犹堪认年少。

今年镊白发,两眼昏昏手战跳。

满酌浓酹假颜色,颜色不扬翻自笑。

少年曾读古人书,本期独善安有馀。

虽盖长安一片瓦,未遑卒岁容宁居。

前年依亚成都府,月请俸缗六十五。

妻儿骨肉愁欲来,偏梁阁道归得否。

长安六月尘亘天,池塘鼎沸林欲燃。

合家恸哭出门送,独驱匹马陵山巅。

到官只是推诚信,终日兢兢幸无吝。

丞相知怜为小心,忽然奏佩专城印。

专城俸入一倍多,况兼职禄霜峨峨。

山妻稚女悉迎到,时列绿樽酣酒歌。

醉来便向樽前倒,风月满头丝皓皓。

虽然减得阖门忧,又加去国五年老。

五年老,知奈何,来日少,去日多。

金锤锤碎黄金镊,更唱樽前老去歌。

形式: 古风

题筹笔驿

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倔起赞吁谟。

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

赤伏运衰功莫就,皇纲力振命先徂。

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