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贺左丞萧舍人诗

輶轩通八表,旌节骛三秦。

听歌酬敏对,继好伫行人。

贺生思沈郁,萧弟学纷纶。

共有笔端誉,皆为席上珍。

离群徒悄悄,征旅日駪駪。

黄河分太史,一曲悲千里。

海内平生亲,中朝流寓士。

痛哉悯梁祚,于焉三十祀。

钟仪絷不归,盛宪非何已。

陇头心断绝,尔为参生死。

回首望长安,犹如蜀道难。

函关分地轴,华岳接天坛。

行旃方境逝,去棹舣江干。

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翔鸥方怯冻,落雁不胜弹。

辉辉盛王道,时务婴疲老。

九流倦耳目,十年变怀抱。

何以敦歧路,凄然缀辞藻。

江南有桂枝,塞北无萱草。

斗酒未为别,垂堂深自保。

形式: 古风

翻译

轻车通达四面八方,旗帜飞驰过秦川大地。
聆听歌声应对敏捷,期待行人继续友好往来。
贺生沉思忧郁满怀,萧弟才学丰富多变。
二人皆因文采扬名,都成为宴席上的珍宝。
离群索居只留寂寥,旅途匆忙日复一日。
黄河流水分隔太史,一曲悲歌传遍千里。
国内生平的亲友,流落在朝中的人士。
痛心哀悼梁朝国运,至今已三十年之久。
钟仪被囚未能归乡,盛宪的命运何其不幸。
边塞之外心如死灰,你我共历生死考验。
回望长安如同蜀道艰难。
函谷关分割地脉,华山直插天际神坛。
行军的旗帜随边境远去,船只停泊在江岸边。
芦花在霜外更显洁白,枫叶映水红如丹砂。
海鸥畏寒怯飞,落雁不堪弹射。
盛世光明显王道,时局却让老者疲惫。
十年间见闻令人心疲,志趣亦随之改变。
歧路何以慰藉,只能凄然写下诗篇。
江南有象征荣华的桂枝,而塞北没有忘忧的萱草。
临别仅以斗酒相赠,切记自身安危,勿近危险之地。

注释

輶轩:轻车,古代使者乘坐的车。
八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旌节:古代使者出行所持的符节。
三秦:指关中地区,古时秦地分为三部分。
酬敏对:以敏捷的应对唱和歌曲。
继好:延续友好关系。
伫行人:等待远行的人。
贺生:指某人,可能为友人。
沈郁:忧郁,沉闷。
萧弟:可能指另一位朋友或兄弟,以其才学著称。
纷纶:形容才学丰富,变化多端。
笔端誉:因文章而获得的赞誉。
席上珍:宴会上的珍贵人物,比喻受人重视。
离群:离开群体,孤独。
徒:只,仅仅。
悄悄:寂静无声。
征旅:旅行,征程。
駪駪:形容快速的样子。
黄河分太史:黄河将地界分开,太史可能指历史记载或特定人物。
一曲悲千里:一首悲伤的曲子能感动千里之外的人。
海内:四海之内,泛指全国。
平生亲:生平的亲友。
中朝:朝廷之中。
流寓士:流落在外的士人。
痛哉悯梁祚:对梁朝国运的哀痛。
三十祀:三十年的祭祀,代指时间久远。
钟仪絷不归:典故,比喻被囚禁不能归乡。
盛宪:可能指历史上遭受不幸的人物,此处比喻命运多舛。
陇头:边疆之地。
心断绝:心中绝望。
尔为参生死:你我共同经历生死。
回首望长安:回望京城长安。
犹如蜀道难:形容回望之路艰难如同攀登蜀道。
函关:函谷关,古代要塞。
地轴:地的中心轴线,此指地理位置重要。
华岳:华山。
天坛:天的祭坛,形容华山高耸入云。
行旃:行军的旗帜。
方境逝:随着边境远去。
去棹:离开的船。
舣江干:停靠在江边。
芦花:芦苇的花。
霜外白:霜降后更加洁白。
枫叶:枫树的叶子。
水前丹:映照在水前更显红色。
翔鸥:飞翔的海鸥。
怯冻:害怕寒冷。
落雁:掉落的大雁。
不胜弹:无法承受弹射的伤害。
辉辉:光彩照耀的样子。
盛王道:盛世的王道政治。
时务:时代的事务。
婴疲老:使老人疲惫。
九流:古代学术流派的总称,这里泛指各种学问。
倦耳目:使耳朵和眼睛感到厌倦。
十年:长时间。
变怀抱:改变了志向和情感。
何以:凭什么,如何。
敦歧路:在岔路口互相勉励。
凄然:悲伤的样子。
缀辞藻:写作诗文。
江南有桂枝:江南有象征美好的桂树枝。
塞北无萱草:塞北没有忘忧的萱草。
斗酒:少量的酒,象征离别。
垂堂:靠近屋檐下的地方,比喻危险之地。
深自保:自己要深深自保,注意安全。

鉴赏

这首古诗展现了诗人的深厚学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輶轩通八表,旌节骛三秦"一开篇便描绘出壮丽的历史场景,以强烈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广阔而古老的国度。诗人通过对过往时代和英雄人物的追忆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

"听歌酬敏对,继好伫行人"则是诗人在交际场合中的自我写照,他以优雅的姿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同时保持着高标准的品味和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反映了他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

接下来的"贺生思沈郁,萧弟学纷纶"则是对友人贺生的赞美之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知识的追求。

"共有笔端誉,皆为席上珍"一句强调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每一次的笔下生花都被当成宝贵的财富。这里也体现出了诗人的自信和对个人才华的肯定。

然而,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的情绪开始转为沉郁。他写道"离群徒悄悄,征旅日駪駪",表达了自己对于远离故土、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受。这种感受在"黄河分太史,一曲悲千里"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此处以之寄寓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哀思。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对于友情和故土的追念。诗人通过"海内平生亲,中朝流寓士"来表达自己对于故乡和远方朋友的牵挂,以及在异乡漂泊中的孤独与无奈。"痛哉悯梁祚,于焉三十祀"则是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他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无尽的怀念。

"钟仪絷不归,盛宪非何已"一句中,诗人通过对过往荣华的追忆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在"陇头心断绝,尔为参生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生命、历史和个人选择的深刻反思。

在最后几句中,诗人的情绪变得更加沉痛。他写道"回首望长安,犹如蜀道难。函关分地轴,华岳接天坛",通过这两句来表达自己对于故乡和历史的深切眷恋,以及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安。诗人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笔法,将个人的情绪与时代的大背景相结合,创造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这不仅是诗人的个人心声,也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其一)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形式: 古风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二首(其二)

岩壑澄清景,景清岩壑深。

白云飞暮色,绿水激清音。

涧户散馀彩,山窗凝宿阴。

花草共萦映,树石相陵临。

独坐对陈榻,无客有鸣琴。

寂寂幽山里,谁知无闷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入郴江诗

仗节遵严会,扬舲溯急流。

征涂非白马,水势类黄牛。

跳波鸣石碛,溅沫拥沙洲。

岸回槎倒转,滩长船却浮。

缘崖频断挽,挂壁屡移钩。

还忆青丝骑,东方来上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