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参议滕告院挂冠

由来恬退士,史册亦稀疏。

唐有杨少尹,汉惟疏大夫。

翁能辞禄去,我欲杀青书。

今世无名笔,谁为写作图。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自古以来,淡泊名利的士人并不多见,史书上也很少记载。
唐朝有个叫杨少尹的人,汉代则有一位名叫疏大夫的人物。
老人愿意辞去官职离去,我打算静心写书记录。
如今世上没有杰出的无名作家,谁能为我们绘制历史画卷?

注释

恬退:淡泊名利。
士:读书人。
史册:史书。
稀疏:少见。
杨少尹:唐朝官员名。
疏大夫:汉代官职名。
翁:老人。
辞禄去:辞去官职离开。
杀青:古时书籍制作过程,纸张晾干后涂上矿物质使文字固定。
无名笔:不出名的作家。
作:创作。
图:描绘、记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参议滕告院挂冠》。从内容上看,诗人对历史上的隐退之士表示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辞官归隐的向往和决心。

"由来恬退士,史册亦稀疏。唐有杨少尹,汉惟疏大夫。"

这两句诗首先提到了历史上的那些淡泊名利、选择隐退的人物,他们在史书中虽然不多见,但却是难能可贵的楷模。这里的“唐有杨少尹”指的是唐代的杨万国,他因政局不宁,主动辞官归乡;“汉惟疏大夫”则可能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匡衡,他以清廉著称,最终辞去侍中之职而归隐。

"翁能辞禄去,我欲杀青书。"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放弃功名利禄的人的赞美,并且也表露出了自己想要摆脱尘世纷扰、割断官场羁绊的心愿。“杀青”一词在此处有着坚决斩断之意,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决心。

"今世无名笔,谁为写作图。"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感慨,诗人感到现实中缺少能将这些高洁情操和隐退理想以笔墨记录下来的才子。这里的“名笔”指的是能够恰当表达伟大思想和高尚情操的文学家,“写作图”则是希望有这样的文学家来书写、传承这种精神。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隐退之士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漠和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清新,情感真挚,是一篇颇具深意的作品。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林与桂

曾与元方友,因知季子贤。

乌衣况推笏,黄甲必还毡。

华发询安问,重瞳览奏篇。

此行宜努力,忠孝几人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欧阳上舍梦桂

许奉太夫人以往,欧迎大君子而行。

无惭当日四门祖,起敬同时六馆生。

反哺儿怜亲老大,将雏翁喜世升平。

刘诗未必如韩笔,聊见临歧折柳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郑甥主龙溪学

去年殿上侍天颜,亲见龙墀拜敕还。

瓜地我归耘旧圃,杏林君去主荒坛。

春光已过三分二,寒食都无数日间。

天气未佳宜且住,老来不喜听阳关。

形式: 七言律诗

送哀倅方岩仲并呈太守汤息庵

去郡于兹十八年,欢传良牧出藩宣。

更烦逸骥康沂海,会见灵禽下颍川。

绝喜铃斋新有助,莫嫌玉局冷无欢。

此行未论胶东赏,且作廉丞亦自贤。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