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后十日醉中次钱企卢韵赠别(其四)

无端被酒复沾襟,秋气偏伤壮士心。

几见拖肠真有鼠,谁于焦尾更名琴。

经霜路草难承屐,冒雨篱花不满簪。

同记尊前萧瑟意,旧游魂梦好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重九后十日醉中次钱企卢韵赠别(其四)》。诗中描绘了诗人酒醉后的感伤情绪,以及对往昔友情的怀念。

首联“无端被酒复沾襟,秋气偏伤壮士心”,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因酒而泪流满面的情景,秋风秋气似乎也格外伤感,触动了壮志未酬的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

颔联“几见拖肠真有鼠,谁于焦尾更名琴”,运用比喻手法,将内心的痛苦比作被老鼠拖拽的肠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煎熬与挣扎;同时,以“焦尾”典故,暗喻自己如同失去了琴弦的古琴,失去了知音,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失落。

颈联“经霜路草难承屐,冒雨篱花不满簪”,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经霜的草地上,难以承受沉重的木屐,以及在风雨中,篱笆上的花朵无法完全装饰头上的簪子,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与不顺。

尾联“同记尊前萧瑟意,旧游魂梦好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即使是在酒醉之后,依然能感受到与朋友相聚时的萧瑟情意,希望能在梦中再次追寻到那份温暖与陪伴。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酒醉后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生活、未来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一)

兹山海隅胜,佳名昔耳食。

命俦得所导,快陟如旧识。

千岚忽霞灿,目光讶频拭。

万树霜枫林,艳此天地色。

助以朝肠辉,绚烂斯云极。

入林甫一转,已忘山南北。

素石兼长松,彩翠相镂饰。

妙绘不到处,化工展匠力。

应接摇吾精,十步须九息。

面面围锦障,阴阴藏净域。

奚俟穷幽探,兹观生未得。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二)

谁云秋山空,林暗日卓午。

寺门影遥红,幽敞形搆古。

高僧一指禅,破山作山祖。

石幢镌宝文,珠阁散花雨。

寺后竹千顷,一绿上眉宇。

松间就僧饭,窗际闻樵斧。

枯涧积叶深,叶底暗泉吐。

度杓登山椒,憩足匪一所。

回头俛僧寮,缭曲见窗户。

高处何所闻,嘹嘹雁相语。

形式: 古风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三)

登高易心瘁,况兹摇落辰。

我行深林中,败叶如随人。

前峰忽中断,平野连城闉。

人气此焉聚,上结濛濛尘。

谁知我曹乐,迥与太古邻。

日华转壑底,霜气清崖垠。

更爱佳石净,皱瘦无轮囷。

每坐不忍移,抚之辄生温。

遥山万千叠,何处平吾身。

形式: 古风

偕邵元直毛保之游虞山破山寺遂达天龙庵寻桃源洞(其四)

下山行别僧,归径屡转右。

钟声忽递风,寻之越冈阜。

依然遘精蓝,行近不知有。

径造竹阁吟,坐听涧声久。

寻源得奇绝,石理若瓜剖。

平落十亩宽,侧撇千丈陡。

想见春水生,百万玉龙走。

瞑色沈镜光,欲揽不在手。

未窥山面全,佳处吞八九。

剑门拂水崖,较此孰前后。

明发更扳陟,斯游庶无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