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灵光台壁(其二)

百骸溃散此日言,一物长灵异时语。

此日长灵犹可知,异时溃散凭谁举。

可知所以有生灭,解举方能忘取与。

光明寂照遍河沙,慎勿于中论尔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名为《题灵光台壁》之二。诗中探讨了生命、死亡、存在与非存在的深刻哲理。

首句“百骸溃散此日言”,以“百骸”比喻人的身体,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终将消逝的命运。接着,“一物长灵异时语”则提出了一种超脱生死的存在形式,似乎在说有些事物在生命结束之后依然存在,具有某种灵性或意义。

“此日长灵犹可知,异时溃散凭谁举。”这两句对比了当前生命中的灵性与未来死亡后的消散,提出了一个疑问:如何在生命即将结束时,理解并把握住那些长久存在的灵性?这涉及到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可知所以有生灭,解举方能忘取与。”这里进一步讨论了生与死、存在与非存在的关系。生与死是自然规律,而理解这些规律,能够让人超越物质的得失,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解脱。

最后,“光明寂照遍河沙,慎勿于中论尔汝。”诗人以“光明寂照”象征着宇宙间普遍存在的真理或精神力量,强调在面对生命与死亡的问题时,应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避免陷入自我中心的狭隘视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生命的意义、生死的真谛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花山

石龟不念岁月古,旧记已灭名尚留。

道傍苍木老霜雪,涧畔野草随春秋。

讹传细读华阳传,灵迹独闻姚比丘。

可凭定力验今昔,人间万事徒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木鱼

无端击此沟中断,钟鼓相参无杂乱。

能闻所闻非二缘,以此及此通回换。

凡夫何故作追攀,达士若为成智观。

可怜流入萨婆若,醉眠尚尔排鱼贯。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读经

不染而染妄本虚,染而不染悉无馀。

本虚自是能成事,体净何妨应万殊。

断妄證真心岂息,非真非妄智还迂。

了真了妄如无碍,自在圆明始是珠。

形式: 七言律诗

不寐

毗耶离城居士家,环堵十笏容河沙。

八万四千高座众,咄嗟已办熏天花。

迢迢不到迷是障,念念常入心无差。

须弥卢山四大海,我见如一粟与麻。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