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池畔最平处,树阴新合时。
移床解衣带,坐任清风吹。
举棹鸟先觉,垂纶鱼未知。
前头何所有,一卷晋公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诗人在平坦的池塘边上,选取了一个最为平缓之处。树木投下新鲜合拢的阴凉,诗人移放床褥,解开衣带,以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态坐下来,让清新的风吹拂过身躯。
“举棹鸟先觉”一句,通过鸟儿对水面轻触的敏感反应,表现了周围环境的静谧。"垂纶鱼未知"则是说诗人尚未将钓线投入水中,鱼儿尚不知危险即将来临,这两句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无声的氛围。
最后两句“前头何所有,一卷晋公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片宁静之境时的心境。他所面向的前方除了自然风光外,还有精神上的寄托,那就是手中捧着的一卷晋代名将、文学家桓温(桓公)的诗集。这里传递出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尊崇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以及他对文学传统的珍视与向往,是一首充满了田园诗特有的宁静、自在和文化底蕴的作品。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
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
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
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都无济世才。
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回。
马辞辕下头高举,鹤出笼中翅大开。
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