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鹤二首(其一)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高高的竹笼前没有同伴,混在乱哄哄的鸡群中显示出它的独特。
低下头担心红色的脚爪会被磨损,晒翅膀时常常怀疑白色的羽毛会消退。
相比之下,觉得鸬鹚的羽毛显得逊色,又厌烦鹦鹉的叫声太过娇柔。
面对风儿鸣叫思索着什么,惆怅地望着远方那片青田和云水,思念着自由的生活。

注释

高竹笼:指鸡笼,这里特指诗中的鹤被关在竹笼中。
伴侣:同伴,朋友。
乱鸡群里:形容鸡群嘈杂混乱。
风标:风中的标志,这里指鹤的高雅姿态。
乍恐:忽然担心。
丹砂落:丹砂,红色矿石,这里指鹤的红脚爪。
晒翅:鹤展翅晾晒。
白雪消:比喻鹤的白色羽毛可能消退。
鸬鹚:一种水鸟,羽毛黑色,善于捕鱼。
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的鸟。
语声娇:声音娇柔。
临风一唳:面对风鸣叫。
怅望:惆怅地远望。
青田云水:代指鹤的理想生活环境,即绿水青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池鹤二首(其一)》。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咏叹鹤立于池塘边上的情景,并通过鹤的形象和动态抒发了诗人的某种情感。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鹤独自站在高高的竹笼旁边,而在一群杂乱的鸡中,却显示出它与众不同的优雅姿态。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鹤低下头来,仿佛害怕什么东西会从天而降;同时,它经常担心自己的羽毛在晾干中会失去那如同白雪般的洁白。

接下来的两句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表达了诗人对于鹤之美丽外表和高贵气质的赞赏,同时对其他鸟类(比如鸬鹚、鹦鹉)的不满,它们或许在色泽上不及鹤,或是在声音上显得过于柔弱。

最后两句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描写了诗人在面对微风时,发出轻轻的叹息,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向往,对远方那片青绿的田野以及流动的云水产生了深深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鹤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情趣,以及他内心世界中的某种孤傲与向往。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池鹤二首(其二)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

低回且向林间宿,奋迅终须天外飞。

若问故巢知处在,主人相恋未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百日假满

心中久有归田计,身上都无济世才。

长告初从百日满,故乡元约一年回。

马辞辕下头高举,鹤出笼中翅大开。

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百日假满少傅官停自喜言怀

长告今朝满十旬,从兹萧洒便终身。

老嫌手重抛牙笏,病喜头轻换角巾。

疏傅不朝悬组绶,尚平无累毕婚姻。

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事了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百花亭

朱槛在空虚,凉风八月初。

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

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

高亭仍有月,今夜宿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