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襄阳卢判官奏开河事

千里趋魏阙,一言简圣聪。

河流引关外,国用赡秦中。

有诏许其策,随山兴此功。

连云积石阻,计日安波通。

飞棹转年谷,利人胜岁丰。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

紫殿赐衣出,青门酣酌同。

晚阳过微雨,秋水见新鸿。

坐惜去车远,愁看离馆空。

因思郢川守,南楚满清风。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翻译

我千里迢迢来到朝廷,一句真言打动圣明君主。
江河引来关外之水,国家物资供应秦中充足。
皇上有令采纳我的计策,依山势兴修工程。
石堆如云,阻碍消除,预计不久航道畅通。
船只穿梭,年年丰收,惠及百姓超过丰年。
踏上回汉阳的路,向蓬莱宫深深行礼。
在紫殿接受赐予的衣物,与友人在青门外畅饮。
夕阳洒落微雨中,秋天的水面映现新雁。
遗憾车马渐行渐远,空荡的馆舍令人愁绪。
思念郢川的守令,那里满是南楚的清风。

注释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趋:奔赴。
魏阙:朝廷。
简:打动。
圣聪:圣明的君主。
河流:江河。
引:引来。
关外:边关之外。
国用:国家物资。
赡:供应。
秦中:秦国中部。
有诏:皇帝下诏。
许:允许。
策:策略。
连云积石:堆积如云的石头。
阻:阻碍。
计日:按日计算。
飞棹:快速行驶的船。
转年:年复一年。
利人:惠及民众。
汉阳路:通往汉阳的道路。
蓬莱宫:宫殿名。
紫殿:皇宫。
赐衣:赐予衣物。
酣酌:畅饮。
晚阳:傍晚的阳光。
微雨:细雨。
新鸿:新来的鸿雁。
去车:离去的车马。
离馆:离开的馆舍。
空:空荡。
郢川守:郢川的守令。
南楚:南方楚地。
清风:清新的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前往魏阙(古代关隘之一)进行国是大计的官员的送别之情。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想象,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

"千里趋魏阙,一言简圣聪"开篇即映射出远行者肩负重要使命的情形,其决心和智慧得到了上层的认可。紧接着,河流引导着他的足迹,国家的大计在秦中得以实施,显示了这位官员的职责重大。

"有诏许其策,随山兴此功"表明皇帝对其计划的肯定,并允许他依山而行,开凿河道。"连云积石阻,计日安波通"则描绘了河川工程的艰巨和官员们精心计算,以确保水流平稳。

接下来的"飞棹转年谷,利人胜岁丰"显示了工程完成后带来的福祉,河水能够灌溉田地,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诗人通过送别之情,表达了对这项事业的赞美和期待。

"言归汉阳路,拜手蓬莱宫"则转向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他对远去官员的敬意和不舍。"紫殿赐衣出,青门酣酌同"可能是对过往共事时光的一种怀念。

而后面的"晚阳过微雨,秋水见新鸿"则描绘了一种离别后的孤独和淡淡的忧伤。诗人在落寞中回忆起郢川守和南楚的清风,透露出一种对远方的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期待。其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是一篇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的古典诗作。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适楚次徐城

去家随旅雁,几日到南荆。

行迈改乡邑,苦辛淹晦明。

畏途在淫雨,未暮息趋程。

穷木对秋馆,寒鸦愁古城。

迷津坐为客,对酒默含情。

感激念知己,匣中孤剑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哭常徵君

万化一朝尽,穷泉悲此君。

如何丹灶术,能误紫芝焚。

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远年随逝水,真气尽浮云。

山闭龙蛇蛰,林寒麋鹿群。

伤心载酒地,仙菊为谁薰。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

何事重逢迎,春醪晚更清。

林端花自老,池上月初明。

路入仙郎次,乌连柱史名。

竹阴疏柰院,山翠傍芜城。

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心期怅已阻,交道复何如。

自我辞丹阙,惟君到故庐。

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

邻犬吠初服,家人愁斗储。

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

穷巷闻砧冷,荒枝应鹊疏。

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

临水仍挥手,知音未弃余。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