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德载公辅之宣城王子敏遹之宁陵秦少章之仁和

先生位管辖,四海在陶钧。

顾我门墙士,于焉益情亲。

眷言给鼎味,旨酒侑芳珍。

粲粲春服成,暮春及佳辰。

载咏先生道,兴怀感昔人。

三子果艺达,从政宜牧民。

维舟万里流,喜色照通津。

廌也不速肖,农圃老此身。

同门各鶱翥,索居独离群。

诸公廊庙器,行当策高勋。

念此今日欢,无忘病且贫。

结驷傥肯顾,促车清颍滨。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生掌握全局,如同陶铸四海。
看我门下学子,对他感情更深。
怀念赠予美食,美酒配佳肴。
春装华丽完成,正值暮春好时节。
吟咏先生的教诲,心中感慨古人。
这三人技艺精湛,从政应善待百姓。
乘船漂泊万里,喜悦照亮渡口。
我如獬豸不急躁,愿在田园终老。
同学各自展翅,我却孤独离群。
各位皆为国家栋梁,未来定有大功绩。
想起今日欢聚,勿忘困苦与贫瘠。
若能驾车来访,清颍河边静候。

注释

管辖:掌控、管理。
陶钧:比喻治理天下。
门墙士:门生、弟子。
益情亲:感情更加深厚。
给鼎味:赠送美食。
旨酒:美酒。
春服:春季新衣。
佳辰:好时光。
昔人:古人。
艺达:技艺精湛。
牧民:治理民众。
维舟:驾船。
廌:古代神兽,象征公正。
鶱翥:飞翔、升腾。
廊庙器:国家栋梁。
策高勋:建立大功。
病且贫:困苦贫穷。
结驷:四马并驾。
促车:驾车前来。
清颍滨:清颍河畔。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廌所作,名为《送李德载公辅之宣城王子敏遹之宁陵秦少章之仁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朋友新职的祝福。

"先生位管辖,四海在陶钧"表明被送别的人物已经身居高位,对天下百姓有着领导与管理之责。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基调,显示出一种崇高和权威的氛围。

"顾我门墙士,于焉益情亲"则是说作者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 士人,但因为这份友谊而感到与被送别的人物之间的情分更加深厚。这里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交流和对朋友地位的认同。

接着的几句"眷言给鼎味,旨酒侑芳珍。粲粲春服成,暮春及佳辰"描绘了一场欢聚宴席的情景,其中包含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庆祝。

"载咏先生道,兴怀感昔人"表达了作者对于被送别之人的敬仰,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这里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崇高理想与深沉的情感。

在接下来的几句"三子果艺达,從政宜牧民。维舟万里流,喜色照通津"中,作者提到了对朋友治国安邦能力的肯定,以及希望其能够顺利地达到目的地,实现理想的美好祝愿。

随后是"廌也不速肖,农圃老此身",这表达了作者自身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同时也可能是在强调朋友即将远去,而自己则留在原地继续过着平凡但踏实的生活。

接下来的"同门各鶱翥,索居独离群。诸公廊庙器,行当策高勋"则是说作者与被送别之人虽然都有着共同的背景,但现在却不得不分开,而且被送别的人物将会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责。

最后几句"念此今日欢,无忘病且贫。结驷傥肯顾,促车清颍滨"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即将离去后可能面临困境的关心和祝福,同时也强调了自己对这份友谊的珍视,以及希望能在将来某一天重逢。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情谊与互相扶持,更通过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祝愿,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四)

四海李元礼,龙门多俊良。

英英郭有道,一揖遂生光。

画鹢凌云波,仙舟水云乡。

此心徒皦皦,千里共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三)

小人虽嗜学,岁月空屡勤。

同门尽鸳鸾,登瀛校书芸。

嗟余老西河,索居久离群。

从龙从上下,愧彼油油云。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二)

迩臣均劳逸,方面乃毗倚。

细人怙权宠,补外习为耻。

馀杭股肱郡,湖山真信美。

意雅如望之,肯效倪若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杭州使君苏内相先生某用先生旧诗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犹爱水云乡为韵作古诗十四首(其十一)

吴越控岛夷,东南一都会。

淫风旧倡靡,懦俗无慷慨。

除弊在躬行,报政可立待。

类非俗吏能,千龄树遗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