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晚景

秋霁禁城晚,六街烟雨残。

墙头山色健,林外鸟声欢。

翘日楼台丽,清风剑佩寒。

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秋雨过后的傍晚,皇宫街道上烟雨蒙蒙,景象凄迷。
城墙头上山色依然苍翠,树林外鸟儿欢快地鸣叫。
高楼台阁在夕阳下显得华丽,清风吹过,仿佛听见剑佩冷冽的声音。
宫中美人身着薄衣,斜倚在翠绿的栏杆上。

注释

秋霁:秋天雨后放晴。
禁城:古代帝王居住的城市,如北京的故宫。
六街:指城市的六条主要街道。
烟雨残:烟雾蒙蒙的小雨即将消散。
墙头:城墙的顶部。
山色健:山色依然鲜明,形容秋天的山景。
林外:树林的外面。
鸟声欢:鸟儿快乐地鸣叫。
翘日:夕阳高挂的样子。
楼台:楼阁和亭台。
剑佩:古代官员或武士佩戴的剑和配饰,这里代指朝廷官员。
寒:形容剑佩在清风中冷冽的感觉。
玉人:这里指宫中的美女。
襟袖薄:衣襟和袖口薄薄的,暗示天气已凉。
斜凭:斜靠着。
翠阑干:绿色的栏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禁城暮景的图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秋霁禁城晚,六街烟雨残"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秋天的晴朗天气之下,皇宫附近的城市在傍晚时分仍然弥漫着细微的烟雾和未散去的雨气。这里的“霁”字意味着雨后的晴朗,而“禁城”则是对帝都所在地的尊贵称呼,表明诗人所处的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别的特权之地。

"墙头山色健,林外鸟声欢" 这两句描绘了景象,其中“墙头山色健”指的是城墙上方呈现出的一片生机勃勃的山色,这里的“健康”意味着山色的浓郁与自然。紧接着,“林外鸟声欢”则让读者感受到一派生动活泼之声,似乎在述说着秋天里生命力的旺盛。

"翘日楼台丽,清风剑佩寒" 这两句转向了建筑物和人物的描写。“翘日楼台丽”中的“翘日”形容高耸入云的楼阁,它们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丽。而“清风剑佩寒”则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细节刻画,透露出一丝秋意的凉爽,以及可能隐含的剑客或武士形象。

"玉人襟袖薄,斜凭翠阑干" 这两句聚焦于人物形象。“玉人”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人物,这里的“襟袖薄”则描绘了女性衣着的轻盈和优雅。紧接着,“斜凭翠阑干”中,诗人似乎在描述一个女子倚靠在装饰有翠绿色瓦片的栏杆旁,那种从容不迫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古代仕女们的闲适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声音和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勾勒出一个既富丽又宁静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之中。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

朝朝沈醉引金船,不觉西风满树蝉。

光景暗消银烛下,梦魂长寄玉轮边。

因循每被时流诮,奋发须由国士怜。

明月客肠何处断,绿槐风里独扬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览萧必先卷

满轴编新句,翛然大雅风。

名因五字得,命合一言通。

景尽才难尽,吟终意未终。

似逢曹与谢,烟雨思何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贵公子

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仙杏压枝红。

金铃犬吠梧桐月,朱鬣马嘶杨柳风。

流水带花穿巷陌,夕阳和树入帘栊。

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李秀才归荆溪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人言格调胜玄度,我爱篇章敌浪仙。

晚渡去时冲细雨,夜滩何处宿寒烟。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