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其二)塞上词

边城寒早。对漠漠暮秋,霜风烟草。

战□长闲,刁斗无声,空使荷戈人老。

陇头立马极目,万里长城古道。

感怀处,问仲宣云乐,从军多少。缥缈。

云岭外,夕烽一点,塞上传光小。

玉帐尊罍,青油谈笑,肯把壮怀销了。

画楼数声残角,吹彻梅花霜晓。

愿岁岁静烟尘,羌虏常修邻好。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翻译

边境的秋天来得早,面对着无尽的秋意,寒霜覆盖的草木。
战争长久地平静,夜晚的刁斗不再响起,只让手持武器的人们在岁月中老去。
在陇上驻马远望,古老的万里长城延伸在眼前。
触景生情,我询问像王粲那样的诗人,他的军旅生涯中有多少欢乐。
在遥远的云岭之外,傍晚的烽火只有一星,照亮了边塞的微弱光芒。
在华丽的营帐中,饮酒谈笑,谁愿意消磨掉这豪情壮志。
画楼上,零星的号角声穿透寒冷的黎明,吹奏着梅花的旋律。
但愿每年都能有宁静的日子,敌对的羌虏能保持和睦的邦交。

注释

边城:边境的城市。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
刁斗:古代军中用来报时的铜制器具。
荷戈:手持武器。
陇头:指陇山地区。
仲宣:王粲的字,三国时期诗人。
玉帐:豪华的军帐。
尊罍:酒器,尊和罍都是古代盛酒的器具。
青油:青色的油灯。
羌虏:古代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修邻好:保持良好的邻里关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纲的作品,名为《喜迁莺(其二)·塞上词》。通过这短暂而深刻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边塞之地的萧瑟与孤寂,以及诗人对边疆安宁的渴望。

"边城寒早。对漠漠暮秋,霜风烟草。战□长闲,刁斗无声,空使荷戈人老。" 这几句描绘了边塞之地清晨的冷清景象,深秋时节的萧瑟,以及久未交战的寂静与荒凉。诗人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的场景,表达了对长期战斗状态下人们老去而无所成就的感慨。

"陇头立马极目,万里长城古道。感怀处,问仲宣云乐,从军多少。缥缈。" 这段文字中的“陇头”、“万里长城古道”等景象,不仅勾勒出边塞的辽阔与历史深度,也透露出诗人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尽思索。

"云岭外,夕烽一点,塞上传光小。玉帐尊罍,青油谈笑,肯把壮怀销了。画楼数声残角,吹彻梅花霜晓。"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暮色中的景象,其中“云岭外”、“夕烽一点”等字眼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充满警觉的氛围。同时,通过“玉帐尊罍”、“青油谈笑”,诗人展现了军中将士们即便在严峻环境下也能保持乐观和豪迈的情操。

"愿岁岁静烟尘,羌虏常修邻好。"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长久安宁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于与四方民族和睦相处、共享边塞之福的深切期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寂静与繁华,抒发了诗人对于边疆安稳与民族和谐的强烈愿望,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情感,关注国家大义和民族命运的高远情怀。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真宗幸澶渊

缥缈。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喜迁莺(其一)自池阳泛舟

江天霜晓。对万顷雪浪,云涛弥渺。

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

浅沙别浦极望,满目馀霞残照。

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杳杳。

千里恨,玉人一别,梦断无音耗。

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

画船片帆浮碧,更值风高波浩。

几时得向尊前,销却许多烦恼。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庄,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感皇恩.枕上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竹枕绸衾素屏小。

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半窗残月影,天将晓。

幻境去来,胶胶扰扰。追想平生发孤笑。

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形式: 词牌: 感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