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居。
不事贤圣,了事凡夫。
这首诗偈出自唐代僧人庞蕴之手,体现了深厚的佛法修养和超脱的心态。
"心如境亦如,无实亦无虚。有亦不管,无亦不居。"
这一段落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诗人将心比作境界,既非实存也非空无,表现出一种中道思想,不着边际。"有亦不管,无亦不居"则进一步阐释了这种心境,不执著于有或无,让心灵获得极大的自由。
"不事贤圣,了事凡夫。"
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名位的超然态度。不追求贤者的赞誉,也不涉足凡人的纷争,体现了一种出世间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偈通过简洁而深远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真理的领悟,以及对于尘世名相的超脱与解脱。
不详
日轮渐渐短,光阴一何促。
身如水上沫,命似当风烛。
常须慎四蛇,持心舍三毒。
相见论脩道,更莫著淫欲。
淫欲暂时情,长劫入地狱。
纵令得出来,异形人不识。
或时成四足,或是总无足。
可惜好人身,变作丑头畜。
今是预报知,行行须努力。
一宿复一宿,光阴渐渐促。
报你心王道,依智莫依识。
依智见真佛,依识入地狱。
若沦六趣中,受苦无时足。
余家久住山,早已离城市。
草屋有三间,一间长丈二。
一间安葛五,一间尘六四。
余家自内房,终日閒无事。
昨因黑月二十五,初夜饮酒醉。
两人相浑杂,种种调言气。
余家不奈烦,放火烧屋积。
葛五成灰烬,尘六无一二。
有物荡净尽,惟馀空闲地。
自身赤裸裸,体上无衣被。
更莫忧盗贼,逍遥安乐睡。
一等被火烧,同行不同利。
心若如,神自虚。不服药,病自除。
病既除,自见莲华如意珠。无劳事,莫驱驱。
智者观财色,了知如幻虚。
衣食支身命,相劝学如如。
时至移庵去,无物可盈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