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三首(其一)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

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

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

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

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

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

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形式: 古风

翻译

人生追求什么,无非就是两件事。
普通人爱慕富贵,高尚之士仰慕神仙。
要成为神仙需要缘分,富贵也在天命之中。
不要过于留恋长安的道路,也不要探寻方丈仙山。
西京的尘世喧嚣繁杂,东海的浪花浩渺无边。
金门难以进入,奇树又怎能攀爬。
不如回到山下,依法耕种春天的田地。

注释

人生:人的生活。
何所欲:想要什么。
两端:两件事。
中人:普通人。
富贵:财富和地位。
高士:高尚的人。
神仙: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者。
籍:缘分或记载。
亦在天:也受天命支配。
长安道:长安的道路,代指繁华都市的生活。
方丈山:仙山,象征仙境。
西京: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
尘浩浩:尘世的纷扰繁杂。
东海:中国东方的大海,这里象征遥远的地方。
金门:富贵之门,这里指朝廷或权力中心。
琪树:神话中的珍奇树木,象征富贵。
归山下:回归简朴的生活。
如法:按照正道,遵循规则。
春田:春天的农田,象征生机与希望。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看破的诗篇。诗人通过“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开篇,指出人生的追求大多集中在物质富贵与精神寄托之间。随后的“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进一步区分了不同层次的人们对于幸福的不同追求。

诗中的“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表明这些追求并非凡人所能轻易获得,而是需要命运或修为才能达到的境界。紧接着,“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则是在劝诫人们不必过分执着于世俗的繁华和神秘的仙境。

“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描绘了广阔无垠的空间与时间背景,使人感到尘世的喧嚣与自然界的辽远形成鲜明对比。接着,“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则是说到了权贵之家和荣华富贵虽令人向往,却难以企及。

最后,“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表达了诗人最终的抉择——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选择回到自然中,以一种超脱世俗的方式去生活。这一转折,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也展示了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归田三首(其二)

种田意已决,决意复何如。

卖马买犊使,徒步归田庐。

迎春治耒耜,候雨辟菑畬。

策杖田头立,躬亲课仆夫。

吾闻老农言,为稼慎在初。

所施不卤莽,其报必有馀。

上求奉王税,下望备家储。

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

学农未为鄙,亲友勿笑余。

更待明年后,自拟执犁锄。

形式: 古风

归田三首(其三)

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

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

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

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

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

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形式: 古风

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永崇里观居

季夏中气侯,烦暑自此收。

萧飒风雨天,蝉声暮啾啾。

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年光忽冉冉,世事本悠悠。

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

真隐岂长远,至道在冥搜。

身虽世界住,心与虚无游。

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

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

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

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