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五云从表瑞,藻绘宛成图。
柯叶何时改,丹青此不渝。
非烟色尚丽,似盖状应殊。
渥彩看犹在,轻阴望已无。
方将遇翠幄,那羡起苍梧。
欲识从龙处,今逢圣合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祥瑞之气、色彩斑斓的云图,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开篇“五云从表瑞”即设定了主题,五彩缤纷的云作为吉庆的象征,从画中缓缓流露出吉祥之气。而“藻绘宛成图”则进一步描写了这幅图画的精细和完整,彰显出作者对艺术作品的赞赏。
接着,“柯叶何时改,丹青此不渝”表达了一种艺术超越时间、恒久不变的理念。柯叶可能指代自然之物,其变化反衬出绘画中的色彩(丹青)永不过时,这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中丹青色彩持久不变的一种赞美。
“非烟色尚丽,似盖状应殊”中,“非烟色尚丽”可能是在形容这云图之中的色彩非同凡响,而“似盖状应殊”则强调了云的特殊形态,如同天上的宝盖,显得庄严而独特。
诗人在“渥彩看犹在,轻阴望已无”中表现出了对这幅图画中色彩和意境的深刻感受。即使是轻薄的阴霾也无法掩盖这图画中的美丽,而作者却又似乎在寻找那已经不再存在的某种氛围。
“方将遇翠幄,那羡起苍梧”中,“方将遇翠幄”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即将亲临或期待着一个美好的境界,而“那羡起苍梧”则表现出一份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向往。
最后,“欲识从龙处,今逢圣合符”中,“欲识从龙处”表达了诗人希望从这祥瑞之云中寻找到某种智慧或启示,而“今逢圣合符”则意味着今天遇见了与圣贤相符合的美好事物,两者完美契合。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图画的细致描写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及道德理想的追求。
不详
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会昌二年(842年),去世,年七十七。获赠太保,谥号“缪”。他著有表状一卷,今已佚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
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
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
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常爱凌寒竹,坚贞可喻人。
能将先进礼,义与后凋邻。
冉冉犹全节,青青尚有筠。
陶钧二仪内,柯叶四时春。
待凤花仍吐,停霜色更新。
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候晓金门辟,乘时玉历长。
羽仪瞻上宰,云物丽初阳。
汉礼方传佩,尧年正捧觞。
日行临观阙,帝锡洽圭璋。
盛美超三代,洪休降百祥。
自怜朝末坐,空此咏无疆。
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东。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
幸承提佩宠,多愧琢磨功。
绝域知文教,争趋上国风。